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12月的物價持續走低。由此,市場對於貨幣政策調整的預期在繼續加強,春節前後被很多市場分析人士看作是調整的窗口期。
數據顯示,2014年1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5%,環比上漲0.3%。同月,PPI(生產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3%,環比下降0.6%。2014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0%。
2014年11月,CPI同比上漲1.4%(創2009年11月以來最低),環比下降0.2%。PPI環比下降0.5%,同比下降2.7%。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2015年的物價基本會延續2014年的溫和走勢,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很可能調低2015年的物價目標。
PPI方面,胡遲認為,跌幅的加深反映了經濟下行的情況,而且會影響2015年的經濟運行。「不過,總體上,中國經濟還不會發生通縮。」他表示,與以前相比,總需求水平只是有所下滑,工業品的價格下降主要發生在產能過剩領域。其價格水平的變化會隨著產能過剩的消化有一個調整過程。當然,對通縮的壓力不可小視,宏觀調控的取向應當是防止PPI跌幅擴大,力推PPI有所回升。貨幣政策可在穩健的大前提下適當有所寬鬆,來緩解通縮的風險繼續上升。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顯示,從2014年全年數據來看,CPI同比增長2%,創5年新低,與2014年3.5%的政策上限相距甚遠,PPI連續近三年的持續下跌使得通縮隱憂逐步加深。
多家機構認為,物價的持續走低將導致短期內降准等全面寬鬆政策出台可能性大幅增加。
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分析稱,後續內需弱勢仍會延續,預計2015年前三季度CPI將在1%~2%低位運行,工業品通縮將延續,也對政策維持寬鬆或進一步有所放鬆提供了背景條件。
具體來看,央行降准力度最受關注。華泰證券研報指出,在低迷的物價數據下,預計央行短期內推行降准等全面寬鬆政策的機率在增加,在沒有失業數據的條件下央行會緊盯可能面臨的通縮風險。
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還表示,也不排除央行繼續收斂寬鬆政策而主要還是通過對信貸的引導來支持實體經濟,但從目前的經濟數據趨勢和一些高頻數據來看,經濟短期內自發改善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那麼很快將要面對的必然是比較誇張的低迷經濟數據,寬鬆預期的落空和後續經濟數據的超預期下行可能給資本市場帶來比較顯著的負面影響。
更多貨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貨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