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抗疫的特殊時期,宏觀槓桿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後,宏觀槓桿率將會更穩一些。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槓桿率波動,使之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各國積極應對,及時推出了有力的宏觀對沖措施。就我國貨幣政策,易綱談了兩點看法,一是,中國貨幣政策響應及時有力,總量合理適度,為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貨幣政策方面,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出台了規模可觀的宏觀對沖措施。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3次降准,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下降約1個百分點,降准釋放流動性1.75萬億元。
2020年貨幣政策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分層次、有梯度地出台,有內在的邏輯。貨幣政策實施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增強直達性、精準性。截至8月末,銀行已累計對157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本金和81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利息實施了延期,共涉及3.7萬億元到期貸款本息;3月份至8月份,銀行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超過3000萬筆,共計1.8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00億元。
同時,人民銀行紮實做好金融支持精準脫貧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截至6月末,全國貧困人口及已脫貧人口貸款餘額近7500億元,惠及人數超過2000萬。
總的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積極成效,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穩步恢復。中國金融體系保持了穩健運行。股票市場波動幅度較小。前9個月債券發行42萬億元,同比增長25%。外匯市場運行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升值。
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總體上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人民幣資產的全球競爭力,幫助我們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步入三季度,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具體來看,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累計淨投放資金3723億元,貨幣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價格方面,中期借貸便利(MLF)、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及逆回購利率與上季度相比均無變動,7天逆回購利率保持在2.2%。
貨幣市場資金面較為平穩,短期利率逐漸走升,前三季度整體走出較為對稱的V型。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三季度末,短期貨幣市場利率已恢復至年初水平,隔夜信用拆借(IBO001)、7天質押式回購(R007)和存款類機構7天質押式回購(DR007)分別收於2.50%、2.55%和2.45%,較三季度初分別上行48個、28個和42個基點;3個月和1年期Shibor利率自7月中旬以來明顯走升,季末分別收於2.69%和3.02%,較季初分別上行57個和66個基點。
2020-2025年中國電子貨幣行業市場專題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銀行間貨幣市場成交300萬億元,同比增長19.7%。其中,信用拆借成交38萬億元,同比增長4.8%;質押式回購成交259.8萬億元,同比增長22.5%;買斷式回購成交2.2萬億元,同比下降5.7%。
從融資結構看,大型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依然位列資金淨融出前三名,淨融出額分別為52.0萬億元、34.6萬億元和15.7萬億元;證券公司、基金和基金公司的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分列資金淨融入額前三位,凸顯非銀機構融資需求,淨融入額分別為35.8萬億元、30.3萬億元和5.3萬億元。
三季度,境外機構在貨幣市場成交5344億元,同比增長67.4%,環比增長99.3%。其中,質押式回購成交4923.3億元,占比達92.1%,環比增長122%;買斷式回購成交320.6億元,占比達6.0%,環比增長27.0%。交易中心研究部表示,三季度境外機構貨幣市場交易規模的大幅增加主要來自質押式回購交易量的增長,從機構類型和交易品種、交易方向來看,交易結構未發生明顯趨勢性變化。
更多貨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貨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