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從來都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隨著越來越多的O2O服務走進人們的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這幾個重要領域的服務也越來越被用戶依賴。生鮮O2O平台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各家憑藉著各自的特色,都或多或少的獲得了一部分用戶認可。
移動網際網路下,整合營銷時代的發展,生鮮蔬果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生鮮o2o市場前景看好。2015年5月中旬,「食行生鮮」獲得1.8億元人民幣融資,生鮮O2O領域獲得越來越多資本的關注,生鮮O2O市場如何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下,達到實質性的爆發期?
生鮮電商商業模式多
第一種是以阿里、京東這類綜合性電商平台,利用平台流量獲得第一批用戶,去掉中間推廣環節,能減少生鮮廠家的壓力和風險。這種模式主要是發揮了大平台的流量屬性,有一定的優勢。
第二種是由以本地生活服務為基礎的垂直化生鮮O2O,如莆田網、沱沱工社等,這類生鮮主要提供高質量產品和個性化服務,食品優質、高端。其自建的配送體系戰線較長,經營成本過大。
第三種是以「順豐優選」為代表的物流企業,主要靠自身強大的物流體系。
第四種是以沃爾瑪為代表的線下超市,優勢是線下業務強大。
生鮮O2O發展前景廣闊
生鮮市場需求旺盛,生鮮O2O發展迅速。有數據顯示,生鮮電子商務的毛利率平均可達30%至40%,其中海鮮產品最高,達到50%以上,凍肉類20%至30%,水果次之。
社區林小姐是個網購達人,近期經常在某電商平台上網購生鮮,「通過生鮮頻道在網上買一些熟食、肉品還有水果。主要是又快又新鮮。」
另外,生鮮產品相對於人們購買的頻次來說比較高,而且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評價等級建立了用戶信任體系,用戶粘度相當高。在加上消費者對網購行為的逐漸成熟,而一些有機食品及進口食品的利潤空間大,生鮮電商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生鮮O2O發展前景尤為廣闊。
生鮮O2O如何解決行業痛點?
雖然生鮮市場發展前景很廣闊,然而還是有一些行業痛點亟待解決,才能真正的沉澱優勢,去其阻力,發揮市場潛力。
1.生鮮屬非標產品,用戶體驗成難點
生鮮產品與其他電商產品不同的是,即使是同一種產品,也不會完全一樣,例如由於季節和產地的不同,外觀和口感也大不相同,到消費者手上也感覺各不一樣,因此生鮮產品的標準化不強,用戶體驗也難以把控。更多相關生鮮行業報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供需與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例如同一種水果,可能有的甜有的酸,而消費者無法從購買的過程中體驗到,在線下可能會很仔細的去挑,而線上卻難以把控。縱索科技小編認為生鮮產品的標準化涉及到的環節太多,如生產、存儲、運輸等,這些環節從一個產地難以把控到所有消費者,如果生鮮O2O企業能通過與不同產地的生鮮廠家合作,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則能減輕非標化帶來的難題。
2.生鮮產品的安全管理
生鮮產品屬於非標準產品,另外加上易損耗的特點,很容易產生安全性問題,因此除了電商自身對品質具有較強的把控能力,還需要建立一定的監管體系,例如阿里要求食品經營者提供食品生產、衛生等許可證,京東要求銷售商提供品牌質檢報告、食品流通許可證等證件。
3.冷鏈供應問題
由於生鮮類產品本身具有很短的保質期,因此需要冷鏈倉儲、冷藏車輛等保鮮措施。但是這裡又涉及到冷庫溫度不可控,因此生鮮的質量又收到嚴重威脅,而且冷鏈供應比較燒錢。如果是像京東、順豐優選等生鮮電商一樣選擇自建供應鏈,則需要強大的資金鍊作為後盾,而且短期內無法很快實現盈利。
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生鮮O2O可將冷鏈供應與自身分開,借力其他供應鏈體系,著力於發展自身的線上平台。
更多生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鮮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