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獲悉,2015年,中國經濟交出成績單。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9%,創25年新低。
總的來看,2015年國民經濟仍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新興動力進一步積聚,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在發布的重要經濟數據中諸多民生領域數據備受關注,2015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7462萬人,男性比女性多3366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7.4%,再度收入增速跑贏GDP。
分季度看,2015年一、二季度同比均增長7%,三季度增長6.9%,四季度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6%。
工業升級態勢明顯。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其中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環比增長0.41%。新產業增長較快,全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1.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傳遞信號
【GDP增長:6.9%】
201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25年來首次回落至7%以下。
一至四季度同比增速依次為7%、7%、6.9%和6.8%。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三期疊加局面」下,這一經濟增速符合中高速增長的目標,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25%以上,實屬來之不易。
【城鎮就業人數:新增超1200萬】
去年末全國城鎮就業人員40410萬人。根據人社部的數據,去年我國連續第5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在1200萬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1%左右,低於5%的控制目標。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經濟增速放緩,就業不降反升,簡政放權等改革紅利的釋放是重要因素,而服務業等吸納就業渠道的變化也印證了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變化。
【居民收入增幅:「跑贏」GDP】
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7.4%,雖然增速相比上年有所放緩,但連續第二年超過同期GDP增速。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同比增長分別為6.6%和7.5%。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下,支撐了消費增長和民生改善。
【CPI:溫和上漲1.4%】
去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漲幅較2014年進一步回落0.6個百分點,大大低於年度3%的預期目標,也創下了自2010年以來的物價漲幅新低。價格指數低位運行反映出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但在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也意味著居民實際購買力的提高。
【第三產業:撐起GDP半壁江山】
去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0個百分點。
從年度數據看,這是第三產業GDP占比首次過半。在第二產業增速換擋之際,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發揮了穩定器作用,並成為穩就業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去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這都表明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投資:增速持續回落】
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上年名義增長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實際增速比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
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僅比上年實際增長2.8%。受製造業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等影響,「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引擎動力減弱,穩投資要更多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拉動有效投資。
【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
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實際增速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在經濟增長動力中,消費被寄予厚望。去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為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網上銷售額同比增長33.3%,新業態正釋放出巨大活力。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消費在經濟增長中將更好發揮基礎性作用。
【貨幣信貸:平穩增長】
去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1.72萬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12月末廣義貨幣M2增速為13.3%,略高於12%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41萬億元,高於最近五年來的平均水平。
目前我國市場流動性總體寬裕,經濟活躍度有所提高,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適度,有利於供給側改革穩步推進。
回望業已駛過的2015年,中國經濟沒有出現年初人們擔心的失速,且經濟中出現了轉型的亮點,確實令人欣慰,而展望正在行進的2016年,各界應做好心理準備,提高GDP減速幅度的隱忍力,為供給側等各項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讓經濟的轉型升級來得更快一點,更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