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宏觀經濟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6.5%-7%GDP目標穩妥合理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6.5%-7%GDP目標穩妥合理

2016-03-10 11:06:4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6年中國「兩會」召開之際,全世界各國都非常關注中國的經濟形勢,主要因為中國因素」影響到了世界。下文是對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世界經濟的走向。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很大,供給側改革任務很重,內外環境挑戰很多。

  基本面好工具充足 增速目標能實現

  3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吹風會,邀請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黃守宏,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就如何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經濟預期目標、宏觀調控政策等問題與中外記者進行了交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只做減法,也要同時做加法

  「正確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我們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黃守宏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非常豐富,不是單純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還包括降成本、補短板,要正確理解,不能只突出「三去」,還要關注「一降一補」。

  那麼,對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呢?黃守宏從體制、產業等層面進行了解讀:

  從體制層面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放鬆管制、促進競爭、支持創新、擴大開放」,也就是政府要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為市場主體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

  從產業層面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做減法,就是要通過市場競爭、以市場倒逼的方式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做加法,就是培育促進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即加快新經濟的發展。如果只做減法,單純地去產能、去庫存,經濟發展就會產生收縮效應;只有有減有加,才能保證經濟在轉型升級中持續穩定增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就是通過重大改革讓企業更活、市場更有效、政府管理更科學。」對此,馬建堂闡釋道:在企業層面,就是生產能夠按照市場需求「能多能少」、使用的資源包括用工「能出能進」、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能生能死」;在市場層面,一是進一步培育配置資源所需要的要素市場;二是進一步推動價格改革,讓價格這一重要的市場信號更好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的稀缺程度;在政府層面,要進一步減少對企業不必要的審核、許可,同時改進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提高監管的水平。

  供給側改革與擴大需求不是「非此即彼」,兩者應有效結合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放鬆需求側管理?

  「從供求關係層面看,與西方經濟學供給學派只關心供給、強調減稅不同,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對於一些「矮化」 投資的觀點,黃守宏並不認同,他表示,目前我國基礎設施、民生等方面還有很多薄弱環節、發展相對滯後,產業也亟須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經濟增長,離不開投資,「供給和需求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需求對立起來、非此即彼。」

  黃守宏表示,從宏觀調控層面看,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宏觀調控的兩個基本方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降稅、減費等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結構優化都需要一個過程;為了防止經濟在調整中失速,要同時適度地擴大有效需求。」在他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長期可持續,而運用政策工具適度擴大總需求是為穩住當前,「長短結合,中國經濟才能更加健康強勁地發展。」

  「需求管理過去是、現在也是政府短期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在供給側培育新動力、改造傳統動力也不能忽視需求側管理。」馬建堂表示,在適當擴大總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使供給結構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中國經濟就可以實現穩中有進。

  GDP預期目標穩妥合理,經過努力可以實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民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為6.5%—7%的區間。實現這一目標難度大不大?

  「這一目標考慮了需要與可能,考慮了經濟發展的基礎與發展的走勢,考慮了國內經濟發展的狀況,也考慮了國際經濟變化的情況,符合現實條件,是比較穩妥、合理的。」馬建堂坦言,這個目標與國外比、與過去比並不低,但是有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支撐,這個目標經過努力可以實現。

  對於經濟基本面,馬建堂進行了具體分析:一是我國有充裕的居民儲蓄,儲蓄可以轉化為投資,帶來經濟增長。二是人力資本。儘管勞動年齡人口有所減少,但規模仍有9億多人,每年還新增700多萬高校畢業生。三是創新資本。2015年,全國授予境內專利權157.8萬件,增長32.4%,2015 年研發支出1.4萬億元,增長9.2%,科技創新勢頭不減。四是城鎮化進程加快。現在每年有1000多萬人轉到城鎮落戶、有穩定就業,人均年消費支出便會翻一番,城鎮化還拉動了住房、道路、醫院等基礎設施投資。五是通過簡政放權、實施創新驅動,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業態不斷湧現。

  「確定這一目標,我們同時也考慮了就業、居民收入、環境改善等因素。」在黃守宏看來,6.5%—7%的經濟增速能夠滿足1000多萬人新增就業的需要,能夠實現居民收入與GDP增長基本同步,也可以讓我國在經濟結構改善的同時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他同時表示,外界對於中國經濟增速在季度間和月度間的變化,不要過於介意,而更應關注就業穩定、收入增長、民生與環境的改善。

  當前宏觀調控工具充足,我國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

  「前些年,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沒有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性的量化寬鬆政策。目前,我國的赤字率和貨幣政策都是適度的。」黃守宏表示,中國政府仍有充足的宏觀調控手段來應對當前的經濟形勢,「萬一經濟增長滑出合理底線,影響就業市場穩定,我們就會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應對。」

  政策工具箱裡還有哪些工具?

  「比如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剛剛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但下調之後仍然有17%左右;比如我國一年期存款的基本利率在全球範圍內還是比較高的。」馬建堂舉例道。

  「今年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有度,積極的財政政策應更加積極有力。」馬建堂相信,科學的宏觀調控政策與深入推進的結構性改革相結合,能夠有力應對經濟運行中的各種風險。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GDP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