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服裝紡織機械行業分析報告 >> 2015-2016年紡織機械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2015-2016年紡織機械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2016-02-02 14:57:34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出口國家,紡織技術方面擁有諸多的優勢,但是我國目前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紡織機械化正刻不容緩。2015-2016年紡織機械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詳情如下:

2015-2016年紡織機械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2015年紡機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各分行業發展不平衡,行業整體經濟運行微幅增長,投資減緩,出口增速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2016年紡機行業將會如何?

  在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國內紡織市場需求下降的情況下,紡機行業圍繞產業、產品結構進行調整,紡織新工藝和新技術的應用促使紡織機械產品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紡機行業實現了平穩發展。

  2015年1~11月,紡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3.22億元,同比增長3.63%;資產總額為1012.56億元,同比增長3.21%。紡機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63.53億元,同比增長3.84%;虧損企業虧損額為8.33億元,同比增長45.48%,虧損面為15.94%。2015年1~11月,紡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51.39億元,同比下降0.98%,其中新開工項目為343項,同比增長5.21%;紡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占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為2.32%。

  據海關統計,2015年1~11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出口累計總額為54.81億美元,同比下降15.03%。其中,紡織機械出口28.16億美元,同比下降0.53%;進口26.65億美元,同比下降26.36%,貿易順差1.51億美元。更多最新紡織機械行業前景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紡織機械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15年1~11月,紡織機械出口28.16億美元,同比下降0.53%,這是2015年紡織機械出口金額首次出現下降。針織機械出口額為8.31億美元,同比增長8.33%,占比29.51%,位居第一,其餘依次為輔助裝置及零配件、印染後整理機械、織造機械、紡紗機械、化纖機械、非織造布機械。紡紗機械和輔助裝置及零配件出口呈現負增長,紡紗機械出口降幅顯著。2015年1~11月,我國共向176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紡織機械產品,出口金額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是印度、孟加拉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出口到以上國家和地區占全部出口額的54.94%。其中,出口到印度總額為5.73億美元,同比增長17.84%,占全部出口總額的20.36%。只有出口到印度尼西亞的紡織機械產品同比出現負增長。

  2015年1~11月,我國共從62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紡織機械,進口總額為26.65億美元,同比下降26.36%。從進口產品類別看,紡紗機械進口排在第一位。進口總額為5.20億美元,同比下降14.91%,占進口總額的19.50%,進口七大類產品全部下降,化纖機械、織造機械和非織造布機械的降幅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紡織機械進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以德國、日本、義大利、中國台灣和比利時為主,進口前五位的貿易額為22.04億美元,同比下降27.06%,占進口總額的82.72%。其中以進口德國紡織機械居首位,進口額為10.86億美元,同比下降15.33%。

  2015年紡機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各分行業發展不平衡,行業整體經濟運行微幅增長,投資減緩,全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總額首次超過進口總額,但出口增速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在我國宏觀經濟及紡織行業持續調整的大環境下,2016年紡機行業仍將會面臨國內市場需求下降、成本上升和匯率變化等因素的挑戰,但國產紡織機械憑藉功能實用、高性價比等特點,不斷滿足國內工業化技術革命給紡織產業調整帶來的需求,同時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實施將給國產紡織機械帶來更多的機遇。

更多紡織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紡織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