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咖是雲南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由於其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近幾年來一舉成為了保健品和食品藥品行業中的一顆新星,在商家宣傳下,瑪咖變成了一種男性神藥,往年銷售火、價格高。現在,即使瑪咖每斤跌至40元,但仍無法迎來春天。下文就來詳細分析一下瑪咖暴跌溯源。
市場上,瑪咖的高價格和高收益,吸引了大批農戶加入到種植瑪咖的大軍中,種植的地方遍及雲南、貴州和四川等地,種植面積也呈現幾何級的放大。
在雲南昭通一個名叫大山包的鄉鎮上,2012年瑪咖的種植面積還只有幾百畝的規模,到了2015年,僅一個合作社就種植了上萬畝的瑪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瑪咖的種植面積只有3200畝,產量僅為200噸,到了2015年,種植面積達60萬畝,產量高達31000噸,無論是從種植面積還是產量上,這五年的增長都超過了150倍。更多相關保健品營養品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內容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保健品營養品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時光追溯十多年前,瑪咖以秘魯「國寶」身份引入雲南。彼時,瑪咖的名字、功效等,鮮為國人所知,由於瑪咖對生長的條件要求極高,全國也只有雲南麗江最先引種成功。這種像野草一樣的植物,形似蘿蔔,喜貼地生長。來自一些西方國家的科學報告稱,瑪咖能起到抗疲勞、調節內分泌系統等功效。
近年來,隨著市場對瑪咖的熱捧,瑪咖成為繼「蟲草」之後,滋補市場又一神奇的產品,價格也陡然提升。一些經營藥材的生意人,敏銳地捕捉到這裡面的商機,靠收購瑪咖發家致富。不僅如此,從種植戶家中收購瑪咖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胡純凡就是第一批通過種植瑪咖發家致富的人,他的家在雲南昭通市昭陽縣大山包鄉。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雲南最早發現最適合種植瑪咖的地方在麗江,其中麗江的南溪村又被稱為中國瑪咖之鄉,那裡的海拔最適合瑪咖的生長,但是後來經過考察,發現昭通的大山包鄉也具備種植瑪咖的條件。
「剛開始沒有什麼人種,當時市場還沒有掀起瑪咖熱,而我自己也只種了兩畝地。」胡純凡說,等到年底開始收穫的時候,這時候瑪咖已經開始慢慢被炒熱起來了,剛剛從地里收起的瑪咖鮮果,一公斤的價格在四五百元。「我兩畝地賺了近1萬元,種其他的任何農作物,都沒有這個收成的。」
當周邊的村民都發現了種植瑪咖可以帶來高收益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種植瑪咖,跟風而上。
一些有實力的農戶,還通過組建合作社的模式,擴大種植規模。昭通大山包鄉一位周姓瑪咖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這個合作社從最初的500畝的規模,發展到現在,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0000畝,加入的農戶也有幾十戶。
不僅僅是昭通,在瑪咖種植面積最大的麗江,也同樣出現了農戶跟風而上的情形,瑪咖的產量越來越大。
昭通大山包上述周姓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瑪咖對生長條件極其苛刻,種植地必須要在海拔3500米的地方,對土壤的要求也是極高的,種一年土地要休養七年。「因此適合種植瑪咖的土地並不多,但是因為前期效益高,一部分不適合種植瑪咖的土地,也都強行種植,最後帶來的結果就是產量不斷擴大,同時質量參差不齊。」
受此影響,國內瑪咖價格也迅速陷入了低谷。胡純凡說,前幾年,瑪咖一上市,就有收購商前來收貨,基本上都是一口價。「現在則不同了,瑪咖收回家後,很多農戶都要把瑪咖運到人流量大的批發市場,薄利銷售。」
記者從麗江一家藥材商鋪了解到,目前瑪咖鮮果價是紫色的120元/公斤、黃色的70元/公斤。如果在去年,市場上根本找不到賣幾十元錢一公斤的瑪咖。上述昭通大山包周姓負責人表示,「昭通市場裡的瑪咖乾果,去年最便宜的也要賣到三四百元一公斤,貴的甚至到一兩千元的。鮮果也要一兩百元,今年鮮果已經跌了近一半的價格。「
昭通瑪咖產業協會鄒秘書長告訴記者,瑪咖價格的下挫,最主要的原因是產大於銷局面已經形成。「瑪咖嚴重產大於銷成定局。而中藥材作為特殊農副產品,『少了是寶,多了是草』,餵豬都不吃,因而爛市。藥材價格歷來是『兵敗如山倒』,即漲得越高下跌壓力越大。按目前的態勢看,瑪咖價格的下跌趨勢仍然尚未停止。」
「前期的大量種植,已經對瑪咖的價格帶來了影響,後期加大種植的農戶,2015年都沒有太大的收益,有些甚至還出現了虧損。」鄒秘書長向記者表示,瑪咖市場的確需要冷卻,之前的五年,是瑪咖產業集中爆發的五年,未來,瑪咖的市場一定會迎來一輪洗牌,最終將會迎來更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