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報告 >> 我國電解鋁產業去產能現狀分析:不降反增

我國電解鋁產業去產能現狀分析:不降反增

2017-01-06 14:09:2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6年作為供給側改革元年,面臨「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其中,去產能位列五大任務之首。我國電解鋁產業去產能現狀分析內容如下。

  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國電解鋁建成產能為4356.3萬噸。而截至去年年底,建成產能數據為3838.5萬噸。也就是說,鋁業低迷之際,不到1年時間,中國電解鋁產能卻擴張了近13.5%。

  電解鋁行業去產能效果不佳,自2013年發布相關去產能文件以來,電解鋁的產能近兩年不但沒有降下去,反而新增大量產能,與「三去一降一補」明顯相悖。

我國電解鋁產業去產能現狀分析:不降反增

  電解鋁去產能工作推進困難

  2013年,《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發布,其中指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為積極有效地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同時指導其它產能過剩行業化解工作,特制定本意見。

  兩年之後,2015年工信部發布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辦法》再次提及電解鋁、去產能問題。

  但據記者掌握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6年底,多家民營電解鋁企業不僅沒有執行產能置換政策,還建成、在建了電解鋁產能880萬噸。

  有行業內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事實確實如此,這些新增產能將會對價格逐步企穩的電解鋁行業產生新的影響。「首先,大規模的電解鋁產能投產後,肯定會拉低電解鋁價格;其次,對於環境來說,會很難承載;第三,新建產能會拉低產能利用率;第四,雖然我國的電解鋁不允許出口,但有些企業還是通過打『擦邊球』出口粗加工鋁材,並引起了其它國家的關注,如果新建產能投產,進而出口的話,很可能引起其它國家的反傾銷,引發貿易爭端。」

  而在利潤驅動下,電解鋁的產能仍在增加。

  地方電力政策致產能增加

  據記者掌握的數據顯示,電解鋁全行業生產1噸電解鋁平均所耗費的電大概在0.4元/度,而生產1噸電解鋁大概要花費13500度電,也就是說,生產1噸電解鋁僅在電費成本上,全行業平均就要花費5400元。

  而個別電解鋁企業不僅擁有自備電,還建有孤網,不向國家交納新能源、農網改造等交叉補貼基金,需要支付的電力成本很低,大約為0.18元/噸,大幅拉低生產成本。

  據記者計算,這樣的企業生產電解鋁電費成本約為2430元,而其1噸電解鋁的利潤則約達4000元,但採用網電的企業1噸電解鋁的利潤僅有200元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這兩年新增電解鋁產能的企業,很多就是電力成本較低的企業。

  「數據已經指明了為什麼還有企業要違規新增電解鋁產能。」上述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2016年,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上,中美雙方達成共識,共同應對全球電解鋁產能過剩。《中美元首杭州會晤中方成果清單》顯示,中美雙方認識到,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和市場需求低迷,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增加,成為全球性問題,需要集體應對。中美雙方將共同努力,應對全球電解鋁產能過剩問題。美方歡迎中方推進以去產能為目標之一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據相關行業內人士表示,2012年—2015年,國內電解鋁產能過剩,全行業基本處於虧損狀態,產能利用率一直在70%左右。過去幾年,從增長情況來看,全球電解鋁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國,全球其它地區的電解鋁產量過去基本穩定在2400萬噸左右。

  該人士進一步稱,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關鍵是各地方政府要不打折扣地落實執行好等量或減量置換政策,有關部委要有所作為,對違規新增產能採取問責等措施,嚴控新增產能。同時,要實施公平電價政策,孤網運行的自備電廠要按規定補交各種交叉補貼基金

  2017年我國電解鋁產業去產能現狀仍然待解,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0年推進電解鋁行業企業轉型升級專題報告顯示,隨著供給側改革在2017年的繼續深化,電解鋁行業或許會繼煤炭、鋼鐵成為下一個去產能焦點。我國鋁企要看清時機,為2017年去產能以至「十三五」規劃中下一步工作的順利進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更多電解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解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