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一首叫做《天不下雨天不颳風天上有太陽》的民歌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火電企業這一年中期盼的可能是『天不下雨天不颳風天上沒太陽』。雨水少,西南大江大河的來水自然不會很多;沒有風,光照不充足,風電、太陽能發電效率自然也會受影響。而這個時候,不用靠天吃飯的火電企業就能開足馬力,大發滿發。」
這是這一年中,記者在某家火電企業走訪時聽到的他們戲謔的玩笑話。雖然是玩笑,但卻道出了火電企業在2016年的尷尬窘境。
上網電價下調、燃料成本上漲、利用小時數下降、超低排放改造形勢緊迫……多重壓力疊加下,火電行業在2016年嘗盡了酸甜苦辣。
一年來,盤桓在火電行業周圍的多是些「悲催」的消息。
2016年11月2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607元/噸,為當年最高值。而在此之前,該指數已連續十八周上漲。此後,雖略有小幅下跌,但仍居於590元/噸以上的高位。
2016年12月5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6年前11月電力工業運行簡況顯示,當年前11月,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3756小時,同比降低204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除河北、北京、江蘇和西藏4個省份外,其他省份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降幅超過1000小時的省份有海南和青海,降幅超過500小時的省份有福建和四川。
……
此情此景,給火電行業的「十三五」發展帶來的是略顯灰暗的開端。如何使火電產業重回健康發展軌道,各級政府祭出了多記重拳。
一年來,《關於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規範電力項目開工建設秩序的通知》、《關於進一步調控煤電規劃建設的通知》等多份文件相繼出台,力求加強煤電規劃建設的宏觀調控力度,促進煤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取消一批,緩核一批,緩建一批」,化解過剩產能的步伐鏗鏘有力。去年一年,共有1240萬千瓦不具備核准條件的煤電項目「下馬」,去產能的重拳威力凸顯。
此外,靈活性改造也成為火電企業釋放其潛能,有效提高我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推進我國高效智能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
重壓之下,火電行業依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闊步前行。一年來,超過2億千瓦的火電機組完成節能改造,超過1億千瓦的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國上下,超低排放改造的腳步加快。
據2016-2021年中國火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了解,「十三五」的第一年,火電行業走的有些步履蹣跚。但欣喜的是,《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轉型升級」、「清潔有序」等關鍵詞給未來幾年火電行業走向良性發展定下基調。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減速」和「剎車」之後,火電行業終將回歸理性的發展軌道。
更多火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火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