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起,中藥飲片加工行業便保持強勁增勢,至今仍是中藥行業發展最快的領域。隨著現代中藥業對其標準化的要求和驚人的市場需求,中藥飲片市場受益於市場巨大剛需和政策鼓舞,各大藥企紛紛依靠雄厚資本加碼布局。以下對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分析。
中藥飲片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期。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分析,中藥飲片2016年市場規模1956億,4年複合增速19%。近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從2011年853.7億增長至2016年1956億,4年複合增速 19%,增速領跑醫藥工業各行業。2018-2023年中國中藥飲片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明,2017年中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產能會增長到530萬噸;到2020年,增長到650萬噸;中藥材,以及中藥飲片的市場空間在不斷擴大。
中藥飲片2016市場規模1956億
中藥材價格波動影響中藥飲片成本,布局產業鏈上游企業擁有穩定盈利水平。中藥材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波動幅度大。布局產業鏈上游企業可實現部分原材料自給自足,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保持穩定盈利水平。現從中藥材重點品種四大價格波動情況來分析中藥飲片市場規模。
2014年納入統計的29種藥材中,中藥材市場中中藥材價格同比下降幅度超過20%的有5種,分別為:三七、黨參、甘草、當歸、太子參。
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分析,三七價格的波動代表了當前很多藥材的市場規律。以剪口三七為例,從2012年的平均價格峰頂785. 3元/公斤,跌到2014年的平均價格390. 8元/公斤,價格下跌了一半。三七藥材價格大起大落,最終受害的是藥農。三七屬多年生,土地不能重複利用,藥農投入成本較高,由於前幾年價格較高,藥農缺乏市場分析能力,盲目擴種,以致供需失衡,價格下跌成為必然。
另一個「藥賤傷農」的典型是甘肅白條黨參。黨參屬於兩年生藥材,一年育苗一年移栽。2012年和2013年平均價格約為80元/公斤,高價行情刺激下,主產地藥農盲目擴種。以主產區甘肅省秦安縣為例,2011年種植面積1萬畝,2014年迅速擴張至5萬畝,產量的無序放大,再加上需求增長乏力,導致價格持續低迷。目前甘肅白條黨參平均價格已經到28. 9元/公斤的低位,預計後期市場將持續走低。
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分析,納入統計的29種藥材中,中藥材市場中價格同比上漲幅度超過20%的有8種,分別為:水飛薊、麥冬、附子、連翹、半夏、山藥、構祀、黃岑。
水飛薊不屬於大宗藥材,平均價格一直不高。2014年價格上漲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外部市場需求增長,拉高了國內藥材價格。2014年水飛薊提取物的出口量達到942. 5噸,同比增加32%;二是藥材價格周期自然波動,從2011年開始連續四年,藥材價格呈規律性波動,2014年平均價格與2012年基本相同。
麥冬也是前幾年價格快速上漲的品種之一,主產區集中分布於四川的三台縣和湖北棗陽市。以三台縣的川麥冬為例,經過2011年價格的高峰,藥農大量擴種,引起價格下跌,直至2013年價格調整到底谷,均價為39. 8元/公斤,從2014年開始價格恢復性上漲至51. 6元/公斤,逐漸趨於正常。
丹參、金銀花、厚朴、黃連、川芍等藥材價格漲跌幅度都在10%左右,維持相對平穩狀態。
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分析,價格持平的藥材原因各不相同。比如厚朴,既是藥材,也是經濟林樹種,種植時比較長,價格一直波動較小;丹參和川芍屬於基地化種植、產業規模比較穩定的大宗藥材,從連續四年的價格趨勢來看,波動都比較小。
2014年,中藥材出口平均價格上漲了10. 51%,漲幅超過20%的藥材有:人參、菊花、鹿茸、白朮、川芍、黨參等。
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從國內外市場價格來看,價格漲跌並非同步。以黨參為例,國內白條黨參價格是28. 9元/公斤,同比下跌52%;出口黨參的平均價格是11. 9美元/公斤,同比上漲27. 1%。國內外藥材價格漲跌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價格往往是半年或者一年前的合同價,難以反映2014年全年國內市場的平均價格水平;二是商品規格不一樣,部分出口藥材的規格等級相對高,因此平均價格也相對高。
中藥飲片產業化發展滯後是中藥各產業中最薄弱的環節。我國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水平參差不齊,中藥飲片標準的統一有助於實現飲片生產工藝規範化、質量標準化、檢測現代化、包裝規格化、生產規模化、藥材基地化,從而翻開我國飲片行業新的篇章。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分析,有實力的飲片加工企業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爭取部分品種的標準能成為國家標準。而作為中藥飲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也應該隨時關註標準的進展,積極尋找可以切人的機會。
更多中藥飲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中藥飲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