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外醫藥外包市場有所不同的是,國內臨床前醫藥外包市場約占醫藥外包整體市場的43%,臨床研究市場份額為57%,臨床前業務的比重較海外市場高。政策推動下,中國正開始進入創新藥大時代中,創新藥的發展將推動醫藥研發和生產外包服務的快速發展,預計未來5-10年都是黃金髮展期。以下對醫藥外包行業現狀分析。
醫藥外包行業現狀分析,隨著藥審制度層面的不斷改革完善,一方面使得國內醫藥消費市場更加開放:海外創新藥/技術及國際多中心臨床進入中國逐步加速,滿足居民對於新特藥的消費需求,同時極大促進我國本土創新藥行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內創新藥產業發展迅速,一大批創新成果陸續上市,醫藥外包行業分析指出,2013-2017年,醫藥外包受理的國產化藥1.1類申請和生物製品1類申請已分別達177個和345個,國內藥物外包產業鏈將極大受益於創新藥產業發展。
2013-2017醫藥外包受理的國產化藥1類申請數
醫藥外包這行,客戶數量和合作級別不是一蹴而就,必須不斷在新的定製項目上合作增進互信。得益於國內醫藥市場的迅猛發展,友好的政策、龐大的人口、老齡化趨勢,這一切,皆預示著國內醫藥外包市場增長潛力會遠超全球平均值。現從四大模式來分析醫藥外包行業現狀。
1)傳統模式:是指CRO 企業與藥企之間的交易為一次性交易的初級訂單合同模式,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醫藥外包行業現狀分析,由於研發實力不足、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等原因,大多數CRO企業在成立初期均採用傳統模式。在這種商業模式之下,CRO 企業承擔風險低,同時收益也較低。
2)創新型模式:藥企根據CRO 企業完成進度支付相應比例金額的模式。創新型商業模式要求藥企與CRO 公司共同設定「里程碑(milestone)」,每一個「里程碑」之後藥廠會向CRO 公司支付一定的服務費。醫藥外包行業現狀分析,國際大型CRO 企業如昆泰、科文斯、PPD 等公司均採用過創新型模式,國內大中型CRO 企業如泰格醫藥、華威醫藥目前也採用這種商業模式。創新型模式下帶來業績快速增長推動泰格醫藥成為國內CRO 龍頭企業,2010-2015 年泰格醫藥營業收入由1.23 億元快速增長至9.57 億元,期間複合增長率達到50.73%。
3)結果導向型模式:CRO 企業若完成項目可獲得超額獎金,如果項目推遲完成則收益降低。醫藥外包行業現狀分析,結果導向型模式下CRO 公司與藥企實現一定的風險收益共享,提前完成項目藥企會有更多的專利使用期限,收入也會相應增加,CRO 也會獲得更多的項目收入,反之雙方都會承受一定的損失。
4)風險共擔模式:藥企將項目交與CRO 企業,後者負責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在風險共擔模式下,CRO 企業與藥企共擔風險,共享收益,CRO 企業主動承擔風險並分享更多的回報。醫藥外包行業現狀分析,目前全球CRO 商業模式逐漸由傳統模式向風險分擔模式轉變,新的風險分擔模式下,CRO 企業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新藥研發的項目中,與藥企共擔風險,得到更豐厚的回報。
醫藥外包行業現狀分析,在醫藥保健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中國CRO市場已經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國醫藥研發外包企業已超過四百家,由於人才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和政府政策支持,目前已超過印度成為亞洲醫藥研發外包首選之地。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現狀分析,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作為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現代新產業,對吸納人才、發展區域經濟、提升產業結構具有促進推動作用,得到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呈現加速發展態勢。
更多醫藥外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外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