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配件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加入WTO以來,我國汽車配件行業規模迅速擴大,截止2018年汽車配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2694.99億元,整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個別產品已經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以下是配件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我國汽車配件的發展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一汽、二汽的建立開始逐步發展。根據汽車配件市場分析,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國汽車配件生產主要為卡車進行配套,行業發展相對較慢;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乘用車工業的起步和發展,我國的汽車配件企業與整車製造商逐漸分離,通過技術引進、降低成本、改善技術工藝、提升產品質量獲得迅速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汽車配件市場進一步開放,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吸引國際汽車配件企業陸續在我國合資或獨資建廠,促使我國汽車配件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現跟隨筆者來了解汽車配件行業技術特點:
汽車市場的發展與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情況有較大關係,經濟發展良好時汽車的消費需求比較旺盛,經濟下滑時汽車的消費需求通常也會有所下降。汽車配件市場發展與汽車市場的發展情況密切相關,因此也會隨著國民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而出現波動。目前我國國民經濟仍處於持續增長階段,汽車市場規模也不斷增長。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未來一段時間內汽車和汽車配件行業仍有望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
我國汽車配件產業的營業收入從2000年的591.66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 12694.99億元,年均複合增速22.68 %;利潤總額從2000年的39.73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902.68億元,年均複合增速23.15 %;研發投入從2000年的15.52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271.99億元,年均複合增速21.03 %;研發人員數量從2001年的1.69萬人上升到2018年的14.39萬人,年均複合增速15.3 %。由於汽車的生產與銷售除受節假日影響外,無明顯的季節性特徵,汽車配件行業也不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徵。
我國汽車整車由大量配件組成,其中總成配件又包含眾多單元件。我國國內配件企業在產品布局,合作規劃等方面與國外先進配件企業還存在不小差距,強項產品還基本處在輪轂、內外飾等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上,而技術含量和利潤較高的動力總成核心零配件上,國內企業才開始取得突破,在技術含量更高的電子電器控制系統方面,還基本被外資把控。我國大多數本土零部件企業的內部管理與國外優秀企業相比,在戰略制定、精益生產、精益物流、質量管理等方面仍然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
通過上述三個汽車配件行業技術特點分析,我國目前汽車配件行業現已基本形成東北、京津、華中、西南、長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配件形成若干產業群,使得分工更精細、產品更專業、信息更集中、物流更便利,行業效益明顯提高,並已形成為國內整車廠供貨配套的體系。汽車工業產業鏈較長,涉及的配件眾多,大致可分為發動機部件、傳動系部件、制動系部件、轉向系部件、行駛系部件、點火系部件、燃料系部件、冷卻系部件、潤滑系部件、電器儀表系部件等等,每個系列部件又有更多的細分。
總的來說,得益於我國汽車產銷量、保有量的持續增加和配件採購的全球化,我國汽車配件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預計我國江浙一帶,山東、河北、河南,福建、安徽等區域都將是未來活躍在汽車後市場和出口市場的區域規模大生產配件產業集群的代表。以上便是配件行業技術特點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配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配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