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是製造業需求的主要金屬材料,含有鐵單質或鐵化合物能夠經濟利用的礦物集合體。我國礦石進口量53068.91萬噸,環比增加8.1%,同比增加1.47%,以下是礦石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礦石需求國,自身的礦石儲量雖然不算少,但品位不幸比較低。礦石行業分析指出,從工業經濟的角度來講,倒不如從盛產富鐵礦的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可以直接投入煉鋼爐煉鋼的礦石舊稱「平爐富礦」,可以直接用於煉鐵的礦石舊稱「高爐富礦」,都帶個「富」字。這些富礦最好是磁鐵礦和赤鐵礦,它們的含鐵量都在70%以上。
根據礦石行業數據統計:2019年1-12月,中國礦石原礦產量累計達32125.8萬噸,同比下降0.1%;2018年中國礦石原礦產量累計達122937.3萬噸,同比增長7.1%。2020年Q1中國鐵礦石原礦銷量累計達5188.49萬噸,產銷率同比增長2.2%,庫存比年初下降7.3%。
從產量排名看,2019年全國礦石原礦產量前十省市分別是河北省、四川省、遼寧省、山西省、安徽省、新疆區、陝西省、內蒙古、山東省和雲南省。其中,河北省2018年1-7月鐵礦石原礦產量為13386.06萬噸,同比下降57.7%;河北省累計下降超過五成。
從產量數量看,2019年四大礦產量合計6億噸,四大礦山採取低成本擴張戰略,進一步擠占市場份額,包含中國在內的高成本鐵礦山及海外非主流礦山逐步退出市場;截止2020年Q1,四大礦總產量高達11.1億噸,增長85%。
目前,高爐新增和淘汰產能變化較小,國內目前已禁止新增產能,同時供給側改革淘汰產能已提前完成目標。礦石行業數據統計指出,考慮倒鋼廠環保設備逐步完善,其生產受到的影響將有所縮小,尤其上半年影響量或小於今年,預計2020年生鐵產量增加600萬噸。
2020年,我國礦石將仍處於供應過剩的狀態,且較今年略有增加,價格整體仍處在偏弱趨勢。但從結構來看,增量主要以精粉球團為主,且多為北美地區,進口至中國量較少,國內供應或繼續維持小幅增長趨勢。需求方面,高品供應增速放緩或使得高品問題仍將繼續影響價格走勢,但鋼廠產量增加及利潤收縮,鐵礦價格波動區間或將拉大。
1、解決好國內礦的產業定位問題,加強頂層設計,進行統籌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和配套措施,穩定市場和投資預期。進一步簡政放權、規範執法。比如,實施礦業權審批登記要件清單制度,明確要件要求,簡化審批程序,設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完善安全環保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安全環保等方面的科學執法,堅決杜絕「一刀切」。
2、加快結構布局優化調整和培育龍頭企業,淘汰不符合安全環保要求的「小散亂污」,清除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紅線內的礦山企業;加快基地建設和大型項目開發,鼓勵產業升級改造、綠色智能發展,切實保護存量有效產能,擴大優質增量供給。鋼鐵是工業的糧食,為支撐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以上便是礦石行業數據統計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礦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礦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