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從生意社了解到,截至9月12日,澳洲62%PB粉市場均價為443.78元/噸,較9月初下跌1.45%,月環比下跌3.41%,同比亦下跌3.29%,似乎呈現出9月「旺季不旺」的行情,且已連跌一周,跌幅最大為2.7%。但其整體價格卻連續3個月同比上漲,所以礦價漲勢空間尚存。
利好透支造跌勢
值得注意的是,大商所鐵礦石主力合約在8月下旬就已經出現下跌行情,並在9月12日跌破400元/噸的壓力位,收盤至398元/噸,日內跌幅1.97%。自主力合約換約後,雖然01合約和鐵礦石現貨在8月中旬和9月初均出現探漲行情,且期貨波動價差較大,但在鋼廠的採購需求下降以及國際發貨增加的利空因素影響下,難以保持升勢,沖高回落。
由此可見,國內進口鐵礦石市場價格行情的震盪下行拖累了期貨價格,且現貨價格正在逼近420元/噸的壓力價位,期貨則逐漸逼近380元/噸的支撐價位。
生意社鋼鐵分社何杭生認為,7、8兩個月礦價持續攀升,一方面是由於下游鋼價的上漲帶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鋼廠利潤持續增加的背景下,礦貿商上調礦價提振了信心。不過其整體成交量並未明顯增加,且相比前兩個月船期貨物周平均還減少了1~2艘。因此,前期的利好透支導致了9月中上旬的價格跌勢。
大宗商品信心指數(CCI)顯示,9月鐵礦石CCI為0.22,而8月為-0.08,表明業內人士對9月鐵礦石市場仍以看多心態為主。且從大商所鐵礦石主力期貨合約I1701的期線圖可以看出,期現價差擴大嚴重偏離正常值。因此,預計9月後半月礦價還會出現上漲行情。
9月行情先跌後漲
截至9月9日,國內港口礦石庫存升至10346萬噸,已連降7周;國內鋼廠高爐開工率則升至80%的正常水平,已連升6周;盈利鋼廠比例亦升至82.21%,創下半年新高;鋼廠進口礦石平均總庫存則在25.07萬噸水平,月環比增加1萬噸。由此可見,鐵礦石市場在供需上均存在利好行情,但受產業鏈價格擠壓下跌影響較大,所以整體先跌後漲。
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指出,政府對供給側的改革,只能算是引發黑色系震盪的外部原因。「產能過剩的不只是國內,國際也總體處於去產能的周期中。在行情低迷的背景下,對於今年大宗商品的行情不能過於樂觀,投資者應持審慎的態度。」劉心田表示。
何杭生認為,9月礦石依舊保持「供大於求」行情,整體價格水平低於8月,只有在G20杭州峰會結束後,工地需求回升以及環保檢查結束後鋼廠復產,價格才會出現漲勢,預計鐵礦石現貨最高價460元/噸,最低價420元/噸。
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礦石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更多礦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礦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