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底,全國催化劑產品進口金額為11.28億美元。隨著國內與國際市場的迅速接軌,國外化工催化劑產品大量湧入國內,我國已成為國際上較大的化工催化劑買方市場。以下對催化劑發展趨勢分析。
2017年以來,我國催化劑行業主要產品進口數量和金額均呈現先升後降走勢,2018年,我國催化劑主要產品進口量為74200.63噸,創近年新高;2020-2026年中國石油化工用催化劑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截至到2020年6月底,全國催化劑主要產品進口量為35872.09噸。
目前就催化劑本身而言國內外差距很小,國內脫硝催化劑的活性、規模不低於甚至高於國外催化劑。但是從脫硝催化劑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還存在一定差距。現從三大趨勢展望來分析催化劑發展趨勢。
提高單程轉化率:傳統銅鋅鋁系催化劑單程轉化率最大約10%,循環比過大,導致能耗高、副產物多等問題,提高單程轉化率是CO2合成甲醇催化劑的發展趨勢之一。為提高單程轉化率,有學者嘗試在其中加入MnOx,發現能夠提高CO2單程轉化率,但選擇性下降,產物分離困難。
提高催化劑壽命:在煤質合成氣制甲醇的工藝中,原料氣中通常含有硫和鹵素元素,這兩種元素易與銅基催化劑的反應活性中心Cu發生反應,造成催化劑失活而嚴重影響催化劑壽命。為延長催化劑壽命,現今工業上採取的措施是減少煤制合成氣中硫和鹵素這兩種元素的含量,結果導致合成氣淨化成本增高,因此提高甲醇合成催化劑壽命是其發展趨勢之二。
提高催化活性:張喜通等人採用添加表面活性劑兩步沉澱法製備了具有高表面銅相對濃度的超細甲醇合成催化劑,將銅基催化劑活性分別提高9.3%和16.8%。提高活性是其發展趨勢之三。
當前國內脫硝催化劑技術仍在不斷發展,未來脫硝催化劑將更加向特異化、多樣化方向轉變,從傳統單一種類的脫硝催化劑,逐步轉變為多種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煤種的脫硝催化劑。另外,在提高催化劑抗性和穩定性的同時,繼續開發更適合且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更多催化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催化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