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國煤礦數量大幅減少,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全國煤炭生產主體。截至2018年末,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5,800處左右。下面進行動力煤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9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帶動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增速回落,是煤炭消費增速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2020年,全年煤炭消費將保持小幅增長,煤炭產量保持穩步增長,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已由總體平衡向寬鬆方向轉變。
中小型煤炭企業普遍採取限產保價,甚至停產的措施應對外部不利環境,導致鐵路裝車和港口的資源供給主要集中在大型煤炭企業手中。大型煤炭企業為了確保市場份額,讓利不讓市場,雖然也面臨成本倒掛的壓力,但生產和銷售煤炭數量保持增勢,對中小煤炭企業形成生存壓力。隨著大型煤企的產銷量大增,其市場的話語權也隨之增強。
大型煤炭企業具有優先配置鐵路資源的優勢,容易形成一體化產運銷體系,並降低成本,減少營業支出。而中小煤企由於資源有限,融資困難,開始出現資金斷裂的情況,資金壓力是造成中小煤企被兼併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型煤炭企業在政策、資金、管理、銷售等各方面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需求方面,我國煤炭消費主要用於燃煤發電、鋼鐵、化工和建材四大行業,其中電力行業用煤占52%左右,鋼鐵行業用煤占17%,化工行業用煤占7%左右,民用及其他用煤占11%。其中鋼鐵行業用煤主要為煉焦煤和噴吹煤,其他行業主要利用動力煤。由此可見,我國動力煤需求前景比較大。
由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帶動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增速回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消費比重提高,對煤炭的替代作用逐漸增強。但是煤炭作為我國主要能源,煤炭產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在短期內不會有很大的轉變或直接被替代,但是會有影響且面臨挑戰。
煤炭行業分析表示,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促使煤價穩定在至530元/噸左右。隨著煤炭供給側改革,產能置換政策的實施,新建產能逐步替代老舊產能,煤炭供需弱平衡,煤價趨於穩定。
隨著煤價的穩定,未來煤炭行業盈利狀況將會逐步穩定,煤炭行業演變為類公用事業行業,煤炭股估值將會穩定在12倍左右,其中動力煤類標的穩定在10倍,煉焦煤類標的穩定在14倍。以上便是動力煤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