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後視鏡是一種新型硬體產品,從5寸上升到6.67寸和7.76寸,有20%將搭ADAS功能,國內產品較國外會高20%,以下是智能後視鏡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智能後視鏡產品最早發展於2012年,沃可視著手開發並率先相關產品;2014年,眾多企業開始蜂擁扎入智能後視鏡市場,行業進入紅海。智能後視鏡行業分析指出,經過6-7年的市場教育,消費者對於智能後視鏡的接受程度較高,市場已經度過導入期,行業成熟度較高。
智能後視鏡行業數據統計指出,參考主要參考相關硬體晶片廠商銷量,2020年智能後視鏡市場總量超過1400萬台,基本與傳統導航(包括安卓大屏機)市場容量持平。
從出貨量來看,我國智能後視鏡出貨量一直處於穩定增長態勢,但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2019年之前,智能後視鏡的每年新增出貨量超過100萬台,進入2020年,整個智能後視鏡的出貨只有1410萬台,只比2019年上升64萬台。
從消費者角度看,對智能後視鏡產品了解不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不想知其所以然,在用戶看來智能後視鏡,智能雲鏡,車載智能機器人等等五花八門的稱呼,只是廠商打著智能的噱頭,跑馬圈地,吸引資方的方式,所以這樣的方式最終用戶是不感冒的。這樣的方式對最終用戶沒多大意義,這是智能後視鏡價格虛高的一方面原因,廠商很清楚,就算是降價,這個掛「智能」的產品也不會出太大的量,所以價格一直挺高。
從市場角度來看,智能後視鏡嫣然已經殺成紅海了,廠商對它的熱情如噴發的火焰山,這樣就導致廠商的蜂擁而至,產品同質化嚴重,用戶體驗不好,產品體驗無差異化。而產品價格虛高,導致消費者觀望者居多,真正買單者很少。
智能後視鏡行業數據統計指出,中端產品(800元)以上都有超過3種以上的功能,比較常見的有導航、行車記錄、免提電話、影音播放、電子測速預警、倒車影像、遠程協助,而低端產品則功能比較單一,以行車記錄為主。
目前,55%的消費者認為車載智能系統可以為他們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46%的受訪者對汽車智能化充滿期待,甚至只會考慮智能系統的車,另有42%的受訪者表示車載智能系統是未來的趨勢。
綜合來看,如今的智能後視鏡市場,面臨著產品同質化、品質不穩定、售後缺乏保障、渠道管理混亂、商業模式不清晰、廠商良莠不齊等諸多問題,未來智能後視鏡市場如何發展,需要企業依據市場的變化迅速調整策略來實現長久的發展,以上便是智能後視鏡行業數據統計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