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在我國已經發展很多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龍頭企業開始進軍,預計民營企業將占據大部分市場,下面就讓中國報告大廳的小編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現狀怎麼樣吧。
冷鏈物流是指為保持食品(新鮮或冷凍)的品質或其他產品(醫藥等)的效能以及減少運輸損耗,在其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貨物始終保持一定溫度的一種物流運輸方式,由預冷處理、冷鏈加工、冷鏈儲存、冷鏈運輸和配送及冷鏈銷售幾方面構成,涉及冷庫、冷藏車、保溫盒、冷藏陳列櫃等設施。
冷藏車作為冷鏈運輸環節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產銷量逐年增加。中國冷藏車產量從2012年的0.85萬輛增加到2021年的3.38萬輛。預計2023年我國冷藏車產量將達到5.67萬輛,2024年中國冷藏車產量將突破10萬輛。並預測在2025年中國冷藏車產量將增長至14萬輛左右,2022-2025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5.35%。
從冷庫建設規模來看,在國家層面提出實施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的要求後,我國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2021年,我國冷庫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21年,全國冷庫總量約6053萬噸,新增庫容814.5萬噸,同比增長15.6%。
從各省市入圍企業數量來看,上海地區以21家入圍企業位於第一,其次是北京的12家和河南的9家;按區域入圍企業數量排序:華東、華北、華中、華南、東北、西南、西北,華東區域入圍企業數量最多,是冷鏈物流最為集中的區域,競爭較為激烈。
根據冷鏈物流行業分析預測,2022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3832億元,冷鏈需求總量突破2.65億噸。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提升,生鮮食品需求逐漸上升,作為生鮮供應鏈的基礎設施,冷鏈物流行業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在2022年疫情刺激下,生鮮新零售迎來了長期爆發,預計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潛力較大。
第三方物流不僅可以為冷鏈物流企業整合資源合理有效的控制物流成本,還可以有效減少貨品周轉的時間從而使冷藏生產經營企業能夠集中精力發展,未來隨著體系的逐漸成熟第三方物流的市場份額將逐漸打開。
目前,我國的冷鏈物流行業雖具有一定規模,但同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單從行業發展空間來看,當前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而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冷鏈流通率達到85%以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消費者對於生鮮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綠色、有機產品需求大幅提升,冷鏈物流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大環節,這也就給冷鏈物流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時期,各省市多次提到冷鏈物流行業,「十四五」期間要加快發展冷鏈物流,完善骨幹冷鏈物流基地設施條件。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要求建設30個全國性和70個區域性農產品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提升田頭市場倉儲保鮮設施,改造畜禽定點屠宰加工廠冷鏈儲藏和運輸設施。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年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現狀的大致介紹了,如下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冷鏈物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鏈物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