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工2022年度將實現營業總收入523億元,作為一個熱點行業,重工行業的競爭正在進一步加劇。中國重工本身實力強勁,此外因為能從造船訂單增加中獲益,業績有機率實現高速增長。下對2022年中國重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2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工程機械行業營收656.3億元,占總營收的97.77%。公司的主營產品包括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路面機械,其中挖掘機械實現營收260.1億元,占比38.74%;混凝土機械實現營收177.0億,占比26.37%;起重機械實現營收140.3億元,占比20.91%;樁工機械實現營收35.86億元,占比5.34%;路面機械實現營收18.01億元,占比2.68%。
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重工業得到不斷發展。鑑於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無可比公司,因此中國重工所在的船舶裝備業,可能部分投資者對此尚感到很陌生。現從三大發展狀況來分析中國重工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的重工業包括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1999年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工業增加值11617億元。能源工業有煤、石油和電力,其中煤是主要能源。大型煤炭基地有:山西大同、河北開灤、河南平頂山、安徽淮北、山東兗州、江蘇徐州、黑龍江雞西、遼寧鐵法等16個。隨著工業體制的改革,煤炭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同時煤炭工業多種經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變化。中國重點煤礦已發展多種經營企業1.7萬家,產值相當於煤炭產值的一半以上。
石油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山東的勝利油田,河北的華北油田,天津的大港油田。在新疆發現了塔里木、吐魯番—哈密、準噶爾三大產油盆地。除在陸地建成了一大批特大型、大型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外,還在海上建成了渤海、南海東部、南海西部等海上油田。新組建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化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兩家石化集團,後者1996年的營業收入為389億美元,位居世界500強的第62名。包括火電、水電和核電的電力工業發展最為迅速,進入90年代,發電裝機容量從1億千瓦發展到2億千瓦,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大型水電站有58座,其中裝機容量100萬千瓦以上的電站有19座。正在建設的大型水電站有二灘、小浪底和長江三峽水電站。連雲港、嶺澳核電工程正在施工中。已建成的核電站有浙江秦山核電站和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各大電網已覆蓋了中國城市和大部分農村。大型鋼鐵企業分布在鞍山、太原、包頭、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攀枝花等地。
百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有24家,其中上海寶鋼集團是新組建的鋼鐵集團。一批大型鋼鐵企業採用先進工藝技術,改造更新設備,已能生產冷軋鋼板、冷軋矽鋼片、鍍鋅鋼板以及開採石油所用的鋼管等一批高檔次鋼材。中國已能冶煉1400多個鋼種、軋制2萬多種規格的鋼材,鋼材自給率已達90%左右。機械工業有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儀表、通用機械、重型礦山、工具機、電工電器、軸承、汽車、食品機械等行業。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一批代表當今工業發展水平的高技術產業已在中國迅速發展,並初具規模。如汽車工業方面,長春一汽集團、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先後引進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技術,製造出的捷達、奧迪、桑塔納、別克等名牌中高級轎車已推向市場。中國機械工業可向各行業提供各種高水平的大型成套設備,包括煉鐵高爐、板坯連鑄機、發電、煤礦開採、石油勘探、石油鑽機、煉油廠和化工廠、浮法玻璃生產線等成套設備。
中國重工行業市場的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正在加快,它要求廠商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以強大的研發力量來保證技術上的領先,以靈活的企業機制確保產品策略的適時貫徹、實施。他認為,隨著國內重工行業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只有具備綜合實力的本土企業,才能抗衡國外巨頭並取得競爭優勢,那些不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將在「快魚的追擊」中遭到淘汰,而整個國內重工行業的整合和集中趨勢也會在中國這個超級「大工地」上日益顯現。
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年中國重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重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重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