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達50.6億美元,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受疫情影響,我國非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我國機器人市場仍然以外資品牌為主,國產工業機器人產業比較薄弱,面臨國內如此巨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潛力,卻沒有一個國內企業參與市場中,分享市場規模不斷擴張帶來的紅利。以下對2022年機器人行業概況分析。
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2022-2027年中國商業和工業機器人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規模將達到1051億元左右。
2020年疫情過後,我國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將被加速激發。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可以大幅降低用工風險,推動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模式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從三大不利因素來分析2022年機器人行業概況。
儘管我國基本掌握了本體設計製造、控制系統軟硬體、運動規劃等工業機器人相關技術,但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缺乏核心及關鍵技術的原創性成果和創新理念,缺乏面向企業及市場需求的問題依然突出;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礎功能部件方面的技術差距尤為突出,長期依賴進口。
目前,國產工業機器人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企業占據,國外產品的競爭激烈。國內機器人呈現出高端產業低端化的趨勢,其中既有市場需求以及金融機構的助力,也有盲目發展的虛火。
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依然難以改變,企業成本壓力大。2015年約有75%的精密減速器由日本進口,主要供應商是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電機和驅動超過80%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日本、歐美以及中國台灣地區;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導致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大,比之於外企,國內企業要以高出近4倍的價格購買減速器,以近2倍的價格購買伺服驅動器,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
新鬆緊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契機,發揮人工智慧技術的賦能效應,以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5G網絡等新一代科技推動機器人產業平台化發展,打造集創新鏈、產業鏈、金融鏈、人才鏈於一體的生態體系。新松不斷推進科研成果深度應用,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內生動力,為產業協同創新、造福民生福祉賦予澎湃動能。聚焦核心技術,共享智能時代。
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年機器人行業概況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