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不管是太陽能光伏行業還是太陽能板市場我國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都起步比較遲,並且相關技術也有很大的距離。太陽能板技術門檻高,目前大尺寸單晶高效電池技術是整個市場主流。以下是2023年太陽能板行業技術特點。
2018年以來,單晶PERC電池的市場份額逐年提升,已成為市場絕對主流產品。一方面,隨著連續多根單晶拉制技術和金剛線切割技術的應用,單晶矽片成本不斷下降,推動單晶電池成本下降,根據太陽能板行業技術特點有關數據統計,2021年度我國單晶矽片市場占比達到約94.5%。另一方面,PERC技術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高性價比優勢,市場占有率在2021年達到91.2%,已成為當前業內主流技術。
據太陽能板行業技術特點預測,2022-2025年單晶PERC電池仍是主流產品,至2025年PERC電池的市場占有率將保持在 50%以上。目前主流電池廠商的量產轉換效率相較理論最高值24.5%仍存在提升空間,如何在量產階段保持所產出電池片效率的穩定性,即提升量產平均轉換效率,仍然是電池廠商持續為之投入的重要課題。PERC+正是在 PERC技術基礎上,所開發的包括背面鹼拋光、背面鋁柵線設計、背面多層鈍化膜、局部雷射摻雜等一系列技術的總稱,致力於實現 PERC 技術在量產階段進一步降本增效。
大尺寸已經成為光伏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製造端,大尺寸可以提升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產出量,從而攤薄單位生產成本;在產品端,大尺寸能有效提升組件功率,通過優化電池和組件的設計提高組件轉換效率;在系統端,隨著單個組件的功率提升,大尺寸可以減少支架、匯流箱、電纜、土地等成本,從而攤薄單位系統成本。
電池作為光伏產業鏈技術門檻較高的環節,掌握本環節技術優勢的廠商在進行上下游垂直一體化布局時,除能夠立足於本環節製造優勢,生產出質優價廉的電池片以外,還能夠更好地實現上游矽料、矽片等原材料、下游組件及電站等應用場景與電池片需求的匹配性,從而貫徹精益生產的原則,在所布局的各環節都進行匹配性的設計與製造,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出符合需求的產品,不留冗餘,不斷趨近極致成本控制,在光伏平價上網時代迎來愈發廣闊的發展前景。
綜上看來太陽能板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單晶矽片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PERC技術是目前我國太陽能板市場的主要工藝技術。
更多太陽能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太陽能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