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人工智慧的加入重新構建了我國的醫療服務模式,從治療變為預防對醫療市場有著重要的作用。人工智慧醫療未來逐漸往高效、精準化方向發展。以下是2023年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醫療領域進行人工智慧探索的嘗試最早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在1972年由利茲大學研發的AAPHelp是有資料記載的醫療領域最早出現的人工智慧系統。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開發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起步雖然晚於已開發國家,但在國家支持下發展快速迅猛。
在國家政策及醫療各領域需求的推動下,我國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市場規模得到了快速擴容,2017-2019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1.98%,由此可以看出行業潛力巨大。據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發展前景分析統計數據顯示,到2021年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5.3億元。
近年來,醫療智能市場中,醫渡科技、神州醫療與生命奇點等公司引發了較高的關注度。以醫渡科技為代表,在其登陸港股之後,日前,已獲納入MSCI中國小型指數。業界人士預計,中國醫療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未來,醫療人工智慧將賦能於醫療行業,構建高效、個性化、精準化、可及的、以價值為導向的醫療體系,實現產業升級。
我國人工智慧技術水平處於全球前列,為醫療人工智慧提供發展動力。根據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有關數據,近十年,我國AI專利申請量為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總量的74.7%,是排名第二的美國專利申請量的8.2倍;同時,在自然語言處理、晶片技術、機器學習、信息檢索與挖掘等10多個AI子領域,我國科研產出水平都緊隨美國之後,居於世界前列。
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一方面,與醫院相比,我國基層醫療機構在數量上具有很大優勢,約占全國醫療機構總數的94.8%。但其基礎設施和優質醫生相對匱乏,診療人數相對較少,僅為53.2%。另一方面,我國優質醫療資源過於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醫療人工智慧不僅可以幫助醫院和製藥企業的監督研發,還可以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高醫療水平,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要求。
總體看來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和持續旺盛的需求下,我國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並且行業景氣度不斷向好。
更多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