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醫用器械在醫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的設計和製造需要遵循嚴格的法規和標準,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2024年醫用器械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24-2029年中國醫用器械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新中國剛成立時,工業水平對比全球領先國家有較大差距。而醫用器械,尤其是精密醫療設備以及高值耗材等屬於高端製造業,國內外差距更大。但是70多年來,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工業體系從無到有乃至在某些方面世界領先,中國醫用器械行業也經歷了從落後到追趕甚至部分超越的發展歷程。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醫用器械產品有效註冊、備案數達到301639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8.12%。其中,國產產品占比高達91.22%,顯示出國內醫用器械產業的蓬勃發展。
從產品管理類別來看,Ⅰ類產品數量最多,占比60.12%;Ⅱ類產品次之,占比32.92%;Ⅲ類產品占比較少,為6.96%。這表明在醫用器械市場中,低風險的Ⅰ類產品占據了主要份額。
從產業鏈來看,醫用器械上游主要包括零部件提供商、設備提供商、加工商、各類原材料提供商等,在原材料端會涉及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等眾多領域。產業鏈中游為醫用器械製造商,可細分為醫用設備領域、體外診斷領域、高值耗材領域、低值耗材領域等。產業鏈下游根據銷售終端的不同,可分為院外渠道和院內渠道。院內渠道包括公立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民營醫院、第三方檢驗機構等;院外渠道主要為零售藥店端,此外也有部分科研機構客戶。
目前,我國醫用器械供應鏈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要以政策扶持為引導,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創新型人才支撐,打造高端醫用器械創新研發的國家隊和主力軍,重點突破我國高端醫用器械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同時要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國際視野開拓新興醫用器械市場,由傳統的貿易型產品「出海」,向更高附加值的自有品牌「出海」升級。
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和物聯網(IoT)的應用將推動醫療設備向更智能化、互聯互通的方向發展。醫用器械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指出,智能血糖儀、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將變得更加普遍。
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推動了個性化醫療的進步,設備將更加注重患者的個體差異和需求,例如針對特定基因型的藥物遞送系統。3D列印技術使得定製化醫療器械(如植入物、假肢)變得更為實際和經濟。
疫情加速了遠程醫療的發展,設備如遠程監測系統和虛擬醫療平台將繼續增長,提供更便捷的醫療服務。可穿戴設備和家用醫療設備的普及使得個人能夠在家中實時監測健康狀態。
全球人口老齡化推動了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增長,包括用於慢性病管理、康復和長期護理的設備。發展中國家的醫療基礎設施改善和醫療支出增加,推動了對醫療器械的需求增長,尤其是基礎醫療設備和診斷工具。
醫療器械行業吸引了大量投資,尤其是在初創公司和新技術領域,為行業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醫療機構和患者對醫療器械的成本效益越來越關注,推動生產商在提供高質量產品的同時控制成本。
總體來說,醫用器械行業將繼續發展,受益於技術進步、市場需求變化和全球醫療環境的演變。未來的創新將推動更高效、更智能和更個性化的醫療設備進入市場。
更多醫用器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用器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