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我國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 文化融合發展迅猛提速

我國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 文化融合發展迅猛提速

2020-01-02 09:34:06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國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國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

  我國要推動現有文化內容向沉浸式內容移植轉化,豐富虛擬體驗內容。支持各地運用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開展數字展館、虛擬景區等服務。推動沉浸式業態與城市公共空間、特色小鎮等相結合。開發沉浸式旅遊演藝、沉浸式娛樂體驗產品,提升旅遊演藝、線下娛樂的數位化水平。發展數字藝術展示產業,推動數字藝術在重點領域和場景的應用創新,更好傳承中華美學精神。

  對於未來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這次的意見稱,到2025年,我國要培育20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各具特色、活力強勁的中小微企業持續湧現,打造5個具有區域影響力、引領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產業集群,建設200個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數字文化產業項目。

  伴隨著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以運營商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也紛紛發力數字文化產業,讓該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據2019-2023年中國文化產業深度研究報告介紹,到2020年底我國數字文化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如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可達4293億元,體育產業市場規模約3.1萬億元,超高清市場空間則有望達到1.8萬億元等。與此同時,國內的5G基站也有望達到百萬座級別,讓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整體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與風口。

我國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

  文化融合發展迅猛提速

  「十三五」以來,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表現突出。比如,隨著移動支付普及,線上成為電影主要購票渠道,只要在手機上點一點,就可以提前選定場次和座位。購書方式也逐漸變化,圖書零售額線上占比逐年提升。網絡文學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用戶數量逐年擴大。

  2020年以來,「雲」文化項目成為亮點。「雲演出」「雲博物館」「雲錄製」「雲旅遊」「雲音樂會」「雲端論壇」等,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比如,故宮博物院推出了「VR故宮」「全景故宮」「雲」游故宮觀展,敦煌研究院利用數字資源推出了「數字敦煌」「雲遊敦煌」等線上產品。「網際網路+文化」,讓傳統文化產業煥發生機。

  近年來,視聽新媒體已成為最具活力的消費領域之一,用戶覆蓋率逐年提升。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人,占網民整體的94.5%。一系列優秀的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等網絡文化產品層出不窮,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文化生活空間。

  隨著網絡視聽行業內容品質的提升,版權經濟也迎來新的發展局面,這突出表現在各大網絡視聽平台付費用戶數快速增長。付費會員模式已成為視頻網站主要營收方式,人們對版權的保護意識與日俱增。

  網絡直播成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2億人,占網民整體的59.8%,其中,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09億人,占網民整體的32.9%。電商直播的蓬勃發展,不僅進一步激發了用戶的線上購物需求,創造了新的消費模式,而且能與助農脫貧等目標相結合,在銷售農副產品方面大有可為。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在此基礎上,「十四五」時期,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更多文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文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