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規模為108億元,環比為73%,主要來自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市場拓展,單車服務規範化帶來用戶規模不斷增長。
2019年市場規模也將穩定增長,環比增速達到33%。一方面技術及運營模式優化推動行業運營效率提升;另一方面,行業單車價格上漲也是推動共享單車市場規模增長的因素之一。
2020年,在摩拜「賣身」美團,ofo深陷困境後,共享單車行業格局趨向穩定。截至2020年10月,哈囉、美團(原摩拜)、青桔成共享單車主要玩家,約占95%的市場份額;共享助力車/電動自行車主要有哈囉、街兔、美團等主流品牌,約占市場份額的90%。
整個單車市場高峰期日訂單量,還沒有一家達到1000萬次,可見市場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預計2021年中國共享單車領域市場交易規模將增長至124.10億元,相比2020年增長近80億元。
頭部企業紛紛加大投放力度。從日訂單量上看,2020年6月,哈囉宣布共享電單車日單量做到了約400萬單。到8月5日,美團兩輪事業部公布消息稱,美團電單車日單量已超200萬單,是6月份100萬日單量的2倍。市場份額方面,2020年10月,青桔以訂單交易指數42.5位居中國共享電單車行業榜首;其次為哈囉、美團,分別為37.6、18.6。
而就在企業紛紛加大投放力度的同時,由於超量投放引發亂停亂放,嚴重妨礙交通,影響市容,以及大量車輛沒有上牌照,存在安全隱患(目前長沙街頭有共享電單車約46萬輛,其中發放了牌照的只有6萬多輛。)等因素,長沙的共享單車企業卻忙著清運回收之前投放的共享電單車。哈囉、美團、青桔、喜寶達等多家企業都於近日在APP上發布了車輛回倉保養、停車點調整等相關通知,並為騎行卡用戶開啟了退費渠道截至2020年12月2日,長沙市已回收違規投放的共享單車38萬餘輛。
我國共享單車市場出現了相同的問題。例如亂停亂放,嚴重影響市容環境;企業對車輛維護不到位,給騎行者帶來麻煩。有不少長沙市民表示,有些地方的人行道都被共享單車占滿了,而且越是行人密集區,占道現象越嚴重。有的路段,行人只能順著馬路邊走,太危險了。
不只是長沙,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繼禁止電單車發展。有資料顯示顯示,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仍未允許共享電單車進入。例如2020年6月,廣東省佛山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各區約談共享單車企業,強調佛山「不鼓勵發展共享自行車」,並督促企業限期清理已投放的共享單車。9月,廣東省江門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關於限期回收存量共享自行車的通知》,要求相關企業主動回收已投放的全部共享電單車,並不再繼續投放。
2020年8月3日,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鼓勵和規範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新政明確了規範停車點和推廣電子圍欄等,並提出共享單車平台要提升線上線下服務能力。
結論顯示,共享電單車更易於交通部門監管,體現在三方面:
1、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共享電單車的騎行更易受到交叉口信號燈的約束,用戶的交通規則意識和騎行安全意識更強;
2、在騎行路徑選擇上,共享電單車主要服務於城市幹道網路,其行為可見度更高;
3、共享電單車將限速提示、人臉識別等新科技功能投入應用,相對於傳統電動自行車更能限制違規使用,杜絕安全隱患。
更多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共享單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