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0-2022年能源資產市場數據較為亮眼,2022年我國傳統能源比例逐步收縮。俄烏衝突加劇能源供需矛盾,新能源逐步走入能源結構的舞台中心,國內光伏出口快速增長就是其中最好的證明。
2022年能源重點項目計劃投資額同比增長10.3%。2022-2027年中國能源設備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從東南沿海的海上風電項目,到西北沙漠戈壁中的風光大基地,一批新項目不僅為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為經濟增長注入推動力。
2022年以來,能源重大工程密集開工。3月17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辛保安宣布浙江泰順、江西奉新兩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兩座電站總投資147.73億元,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
抽水蓄能電站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可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發展,推動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4月26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宣布,集中開工北線清潔能源基地、東線海上風電基地、西南「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及中東部光伏項目,逾150個累計超過千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實現開工和施工準備。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透露,華能上半年開工的新能源項目投資總額達900億元。
5月18日,國家能源集團宣布包括陸上新能源基地、大型水電、煤電擴容升級等5類11個項目開工和預開工,總投資861億元。 在當前形勢下,加快能源改造,加大綠色能源投資十分必要。
能源行業的數智化,相比於其他實體經濟和實體產業而言,有著天生的優勢:一是資金比較充沛;二是數智化升級的空間夠大。隨著各地「雙碳」「雙控」要求的層層加碼,很多地方和企業都急於完成自我改造,內驅力是足夠的。
但「船大難調頭」,體量既是優勢,又成了桎梏。能源企業在上一輪信息化時的IT投入巨大,徹底改造耗時耗力,想要打通個中「關節」,還會遇到一個個「數據煙囪」,時間緊、任務重,再加上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日趨明顯,快速、高效、便捷的實現數智化,就成了擺在桌上的難題。
前不久,國家能源局、科技部聯合印發了《「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其中在構建創新路徑時,對能源數位化、智能化等方面,確定了相關集中攻關、示範試驗和應用推廣任務。同時,《規劃》還強調了以企業為激發創新主體活力的主線。
在我國,能源央企始終發揮著領頭羊作用,是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產業鏈的「鏈長」存在。面對數智化轉型的時代大勢,從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大唐、中國華能、中國電建、華潤集團、中廣核、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這十大能源央企的數位化轉型戰略中,我們可以發現兩個關鍵的共性:企業管控,數據連接。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消費國,能源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巨大,但同時要看到的是,我國並非能源強國,在全球能源供應格局顯著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的當下,有序推動能源供應鏈建設,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解決現實難題,更是長遠謀劃。
數智商業時代,企業推進數智化實現商業創新,核心在兩個方面,一是產品和業務的創新,二是組織與管理的變革。對能源企業而言,由於其集團型特徵明顯,推進數智化轉型就更要求「剛柔並舉」,即對企業核心資產的管理要剛性,風險必須可控,全業務、全機構、全層級都要協同一體,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同時,為了應對市場化要求和外部競爭環境,剛性之外還需要韌性,即時刻保持對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的敏感度,以數據驅動為「根基」,能夠敏捷、高效的進行創新,實現「大象跳舞」。
全球能源市場同比上漲十倍,我國能源企業數字網絡化發展2022年還處在初期現狀,發展程度和水平也不平衡。整體來看,有不少企業還在用傳統的報表來管理人、財、物等信息,但也有行業的領軍企業、龍頭企業,其數智化水平領先於全球。十大能源央企的數位化戰略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發揮數據價值,實現平台管控等信息,也是剛性管理和韌性創新的實質體現。
以上就是能源管理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