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東北核電站2022年市場運行電量達到372億千瓦時以上,當下核電站全面響應市場需求,加強核電安全生產。2022年我國增強技術自信,持續發力設備可靠管理,為中國核電集約化管理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核電是國之重器,核電的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於促進節能減排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2022年4月,我國核電機組已安全穩定運行累計300餘堆年,未發生過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2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總體安全業績良好。
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核電機組的運行指標中80%以上優於世界中值,70%以上指標處於國際先進值區間,且呈持續提升趨勢。啟動2019年「媒體核電行」活動,希望發揮媒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進一步貫徹落實核安全觀,深入開展全民核安全教育,促進核電安全、高質量發展。
據2022-2027年中國核電站控制閥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介紹,由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聯合啟動的2019年「媒體核電行」活動,將以「核諧共生」「綠色核能」「核你在一起」和「國之重器」為主題,邀請記者團前往秦山、寧德、海陽、紅沿河、大亞灣、台山、福清、三門等核電基地現場採訪,全方位、全過程、全環節走進核電。記者了解,各核電企業也將組織公眾開放活動,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各核電企業官方渠道預約參觀核電廠現場。
紅沿河核電站於2007年8月開工建設,一期工程4台機組採用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PR1000核電技術,於2016年9月全部投產商運。二期工程(5、6號機組)於2015年開工建設,採用中廣核全面升級的ACPR1000核電技術,實施了蒸汽發生器二次側非能動餘熱排出、非能動應急高位冷卻水源、非能動堆腔注水等38項技術改進,具備三代核電技術特徵,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此次隨著6號機組具備商業運行條件,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和二期工程共6台機組總裝機容量超過671萬千瓦,成為我國目前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
據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偉明介紹,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工程始終堅持以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環保零處罰、行為零違規的「四零」為目標,精細化構建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自項目開工以來一直保持安全生產零重傷、零火災、零輻射事故,連續5年獲得核電工程安質環標準化及國際標杆評估「雙八級」,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同時,5、6號機組使用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站數位化儀控系統——和睦系統,拓展了國產設備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應用。
紅沿河核電站6台機組年度發電量可達480億千瓦時,約占遼寧省全社會用電量的20%,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等效於減少標煤消耗約145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993萬噸,相當於種植10.8萬公頃森林。
在安全穩定提供清潔電力的同時,紅沿河核電站不斷拓寬核能應用邊界,積極推進周邊社區的核能供暖項目。2022年3月9日,紅沿河核電站與國家電投東北電力有限公司簽署了《核能供暖示範項目建設運維合作協議》,我國東北首個核能供暖項目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2022年4月6日,核能供暖項目工程正式開工,計劃於今冬供熱期實現對周邊紅沿河鎮的供暖,先期規劃設計供暖面積24.24萬平方米。按照先期供熱面積,該項目每年將減少耗煤量1.2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萬噸、煙塵200餘噸、二氧化硫60餘噸、氮氧化物80餘噸,環保效益顯著。
核電站熱效產能2022年得到提高,目前相對於傳統煤炭獲取蒸汽,核電大大降低蒸汽生產中的碳排放。在全面商運後的新階段,紅沿河核電站將積極履行企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清潔能源優勢,保障核安全萬無一失,為助力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以上就是核電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