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居民並不愛存錢,而且把資金拿來做一些金融投資產品,但是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存款金融增加很多。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響預防性儲蓄上升,換句話也就是卡里有錢心裡安定,並且也提現了現在居民對於消費和投資的謹慎,更傾向於低風險的存款。
央行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8.82萬億元,同比多增4.7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0.3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3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06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9513億元。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4.83萬億元,同比多增9741億元。
6月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雙雙「沖高」,超出市場預期。金融市場業內人士表示,貸款創造存款。信貸和社融保持較快增速,對應的存款和以存款為主的廣義貨幣(M2)增速,也得以保持較快增長。在結構上,貸款創造出的資金,更多地轉化成了存款,而非銀行理財等其他資產。
業內人士表示,這與當前的金融市場環境有關:消費支出傾向、居民投資的風險偏好有所降低,對於收益相對穩健的存款偏好較強。因此,新增資金更多地轉化為存款,是當前的階段性情況。今年以來存款大幅多增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疫情影響導致預防性儲蓄上升;二是財政政策加速發力帶動M2走高。
根據央行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增加0.1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占17.9%,比上季減少3.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願意更多存錢的人大幅變多了,而願意更多投資的人變少了。
住戶存款的多增與住戶部門風險偏好下降有關,也與當前存款利率相對較高而理財收益率不穩定有關。同時,居民預防性的儲蓄也相應增加。
這體現了當前居民部門在消費和投資上都比較謹慎的整體格局。」曾剛表示,居民消費傾向較低,儲蓄傾向相對較高;在對「花不出去的錢」進行資產配置時,居民更多地選擇低風險的存款類產品。
上個月貸款和融資規模都在增長,超出了市場的預期,結構上來看貸款更多的轉化成了存款,當下居民預防性的存續也在增加。以上就是金融市場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