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知識付費平台呈增長走勢,2022年教育文化消費占比達到10.8%。當下,知識付費的出現既是時代發展的表現,也是發展新機遇。未來搭建數位化文化知識體系,開發知識付費系統發展任重而道遠。
伴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經濟正在深刻改變著當代人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方式。如今,知識付費的浪潮席捲了整個內容行業,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創造者開始享受到知識付費所帶來的紅利。
過去五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其中,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倡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
2022-2027年中國知識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知識付費作為當前國內各界爭相布局的新風口,未來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在經歷了市場前期喧囂和大量跟風炒作後,2017年國內知識付費領域將逐漸分化,知識付費正從起初很火的商業財經、技能培養等熱門領域向更多更豐富的細分領域擴展,內容的深度化、垂直化將成為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的趨勢。
在過去一年多內,一系列標誌性事件讓內容付費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潮流和風口,特別是音頻分享平台「喜馬拉雅FM」、語音問答平台分答、知識分享社區「知乎live」以及知識訂閱產品得到,作為知識付費平台的四種模式,在很短時間內快速吸引了大量人氣和關注度,並幫助許多內容生產者實現商業變現。
國內網際網路用戶的付費意識正逐步提升,視頻、音樂、網文等各個內容平台的付費率均大幅提高。據業界預測,2017年,隨著用戶需求提升、市場下沉及產業鏈拓展,國內用戶知識付費(不包括在線教育)的總體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0億元-500億元,知識付費也因此成為了一個新風口。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技術驅動的風口不同,知識付費這一輪崛起,與其說是技術上的演進,不如說是社會需求的爆發所致。知識付費熱潮的興起,一是由於居民消費結構悄然改變,發展型消費提高;二是得益於移動支付的普及,對內容和知識付費意願和消費觀發生轉變;三是用戶信息獲取方式發生變化,從漫無目的接受變為主動獲取,信息選擇行為更為成熟。
當今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2022-2027年中國不同消費特徵網際網路用戶行業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現已達10.32億人次,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73%,文化數位化產業摒棄傳統產業發展,與移動網際網路相融合,讓數以億計的網民皆能受到文化滋養,全民文化素質得以提升。總之,利用知識付費源碼搭建知識付費系統正處於行業風口,其發展前景勢不可擋。
教育是一個不管何時討論都不過時的話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育領域中影響甚大。其體現在哪裡呢?知識付費系統往往被看做是信息管理的呈現,通過知識付費源碼,結合一定的信息技術,搭建一個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課程管理、知識變現等目的知識付費系統,在這個大力推行文化數位化的時代,搭建知識付費系統便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利用知識付費源碼開發搭建線上教學平台,不僅是出於國家政策的扶持,也與傳統教育存在的明顯弊端息息相關。如今的教育領域不再是義務教育、應試教育一手遮天的時代,更多的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強調技能培養、個性化發展、心理及身體健康等方面,與只強調升學率,通過考試為目的的應試教育恰恰相反。
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重點還是應試教育,雖也提倡素質教育,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其講究升學率,限制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揮,被動學習,使其很難適應工作和社會的發展,出現畸形發展的情況。而利用知識付費源碼搭建知識付費系統,則主要側重於素質教育的發展。再加上傳統教培機構線下發展困難,轉型線上發展也是一種發展新方向。
總之,國家推行文化數位化發展的發展背景下,傳統教育領域發展存在不平等的情況下,傳統教培機構線下發展困難的實情下,利用知識付費源碼搭建知識付費系統是必然的。越來越多的開發商也走上部署知識付費系統源碼,搭建文化數位化知識體系道路,在其選擇靠譜的開發商時,還需慎重選擇,以免被一些剛剛起步,同想享受文化數位化紅利的開發公司鑽了空子。
國內知識付費服務產品覆蓋面廣,2022年知識付費平台為用戶提供深度知識吸收場景。當下,知識付費作為新型消費升級模式,概念走紅行業存在著很大的泡沫。在經歷短期的紅火後,一些知識付費產品的打開率和播放率出現明顯下降現象,一些熱門內容的用戶復購率也面臨挑戰,還有些曾經火爆的網際網路知識付費產品則已經黯然下架。
以上就是知識付費平台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知識付費平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知識付費平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