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是學前教育師資水平提升的必然結果,我國獨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思想觀念的影響,使得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斷上升,隨之,家庭和社會對學前教育投入的加大。
幼兒園是幼兒接受良好教育,形成初步認識,了解世界的起點。研究和了解幼兒的特點,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仍然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幼兒園經歷從「托」到「育「,再到」優育「的過程。研發優質的幼兒產品,設計優質的教學內容,打造優秀的教師團隊是幼兒園長遠發展與立足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幼兒園數量逐年增加,2014年我國幼兒園數量為20.99萬所,其中民辦幼兒園數量為13.93萬所,公立幼兒園數量為7.06萬所,截至2021年末我國幼兒園數量增加到29.48萬所,其中民辦幼兒園數量上升至16.67萬所,公立幼兒園數量上升至12.81萬所。
從早教發展情況以及市場上早教內容來看,我國早教更偏重於對兒童知識技能和藝術、興趣培養方面,以3-6歲兒童為主。如語言早教市場、舞蹈早教市場、音樂早教市場、書法美術早教市場等。
從各類早教細分市場來看,則主要以語言類早教為主,而由於長期以來英語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語言早教又以英語類早教為主。
隨著新生代父母對科學早教的認可,0-6歲的嬰幼兒在各年齡段都出現了對早期教育的需求,且在早教市場消費群體中有一定占比。接受早教的嬰幼兒中, 2-3歲孩童占比達到27.5%,而2-4歲兒童占比超過五成。
目前,學前教育政策圍繞幼兒園(4-6歲)、托育和早教(0-3歲)等方面展開,其中幼兒園涉及民生與社會公平,政策監管相對嚴格,要求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幼兒園占比達到80%;而托育和早教方面,由於滲透率較低以及消費的非必需性,政策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採用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未來受到政策收緊的機率較小。
根據計劃,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到2025年,縣中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市域內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健全,統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推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以上。
綜合來看,現在的家長非常願意在小朋友的讀書問題上花很多錢,好的學校,好的學習環境,好的課外輔導,都是家長在讓孩子上幼兒園考慮的範圍內。
更多學前教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學前教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