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這一「泡麵神器」在國內謝幕後,又有一款電子閱讀器產品即將退場。記者昨天獲證實,騰訊旗下電子書設備「口袋閱」將於10月26日停止相關業務運營。隨著電子閱讀器接連退出,誰能成為數字閱讀市場的主力成為引人注目的課題。閱讀APP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但用戶留存轉化難度也在上升。
記者從運營方證實,口袋閱將於10月26日停止相關業務運營,此後這些設備將不再支持新書購買。但用戶儲存在設備中的電子書及個人文檔不會受到影響,帳戶內的已購書籍信息和餘額資產,與對應的QQ閱讀APP/讀書APP同帳戶互通,可繼續使用。這也是繼Kindle之後,又一款被廠商「拔網線」的設備。事實上,方正、愛國者、紐曼、台電、噹噹、京東、掌閱等知名企業都曾投資過「類紙化閱讀、不傷眼」的電子閱讀器,但結果都不理想。
在數位化閱讀細分市場,閱讀APP早已「占山為王」。2018-2023年電子書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有77.4%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較2020年的76.7%增長了0.7個百分點;71.6%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絡在線閱讀,較2020年的71.5%增長了0.1個百分點;27.3%的成年國民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在線閱讀的圈地戰里,免費閱讀軟體已成大勢。不過,手機閱讀APP的月活更依賴免費的作品數量,目前各平台內容同質化嚴重,用戶留存轉化難度也在持續上升。
廠商們也沒有完全放棄電子設備。2022年以來,多家廠商都相繼推出了大尺寸電子紙平板,產品形態以智能辦公本為主,希望以更豐富的功能取代電子閱讀器。有數據顯示,智能辦公本已超越電子閱讀器成為占比最大的電子紙平板產品。智能辦公本等形態的電子紙產品,本質上仍是手機和電腦之間的過渡產品,對大部分人來講並非剛需。想要真正奪回用戶,仍有待突破性創新。
2021年美國電子書市場銷售收入11億美元,比2020年下降了4.7%。另據美國出版商協會公布的數據,2021年,亞馬遜的無限電子書訂閱服務平台Kindle Unlimited向自助出版的作者支付了4.5億美元的下載版稅。
包括企鵝蘭登書屋在內的許多主流出版社負責人認為電子書市場已陷入停滯甚至衰退。但實際上,美國出版商協會所公布的,Kindle Unlimited平台支付給自助出版作者的4.5億美元,只是亞馬遜支付給出版商的電子書銷售收入的一小部分,亞馬遜通過Kindle Unlimited支付給自助出版作者的4.5億美元幾乎都是一般大眾類圖書,教材教輔和專業類電子書的銷售收入都不包括在其中,主流出版商在Kindle Unlimited上發布的電子書將會得到單獨約定的報酬,也基本不在此數據統計之列。
而為圖書館提供數字圖書下載服務的OverDrive公司,也用5億電子書下載量的數據打破了讀者對電子書興趣停滯不前的說法。OverDrive是面向全球的圖書館和學校提供數位化閱讀服務的領先平台,是一家提供電子書、有聲書、在線雜誌和流媒體視頻產品的數位化發行商。這家美國公司為出版商、圖書館、學校、企業和圖書零售商提供安全的數字版權管理和下載服務。
考慮到許多流行的暢銷書要麼是限制圖書館使用,要麼根本不包括在亞馬遜電子書無限訂閱平台的書庫中,因此真正抑制了消費者閱讀電子書興趣的,不僅僅是OverDrive倡導的電子書「訪問公平」,還包括內容公平。
實際上,電子書並沒有衰落。只是電子書的消費模式正在發生改變,一些出版商不願承認,電子書消費非但沒有下降,反而在繼續增長。現實情況是:Kindle Unlimited向自助出版作者支付的4.5億美元電子書下載版稅比2020年增長了19%,而美國出版商協會卻報告稱,傳統主流銷售渠道的電子書銷售收入下降了4.7%,但該協會並不以任何方式跟蹤自助出版的電子書銷售。
並且,即使在美國,Kindle Unlimited也只是眾多提供電子書訂閱服務的平台之一,這些訂閱服務幾乎都沒有納入美國出版商協會或尼爾森公司等的跟蹤統計中。正如《新出版標準》網站所討論的那樣,我們需要認真考慮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所謂電子書銷量下降,很可能部分原因是因為讀者放棄了點菜式的單本書付費下載模式,轉而青睞Kindle Unlimited這樣會員費模式的可無限下載閱讀的流媒體平台。
電子書運營模式不能適應新消費需求,未來五年電子書有望超過紙質書。kindle電子書的斷貨,並非讓電子書行業遭受打擊,反而以訊飛智能辦公本為代表的一系列國產高端電子書紛紛湧現,讓電子書產品得到了全面的升級,電子書市場也會因此迎來更加繁榮的局面。
以上就是電子書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電子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子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