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殯葬服務市場發展壯大,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快速上漲。當下,新興科技將為殯葬服務行業帶來發展新機遇,比如網際網路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未來,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將實現細分市場的發展,以及更多的市場競爭和商業創新,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消費者體驗上,努力提升殯葬服務行業的綜合服務水平。
殯葬服務包括遺體接運、存放、火化和骨灰安置等基本服務,以及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遺體化妝、清洗、防腐、樂隊、悼念儀式、非公益性墓地等選擇性服務,具有特殊性、自然壟斷性、普惠性與多元化的典型特點。
2022-2027年中國殯葬服務行業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分析報告指出,截止到2020年,全國殯葬事業單位4201個,全國殯儀館數量1722個,殯儀館職工4.6萬人,火化爐6619台,民政部門管理的公墓1536個,全年共火化遺體555.8萬具,火化率達52.4%。
我國擁有超過14億人口,每年約有1000萬具遺體等待服務,高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以2020年為例,根據行業龍頭殯葬服務費用計算,2020年我國每具遺體殯葬費用約為26378元,全國年喪葬消費額高達2638億元。而目前我國的殯葬服務機構設置遠未達到市場要求,無法滿足群眾各層次的消費需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的擴大,新建城市和沿市區邊緣地區人口迅速膨脹加劇了市郊結合部的殯葬管理和喪事需求矛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喪葬消費心理也在發生變化,從過去的從眾心理向突出時代化、個性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而目前殯葬服務經營方式落後,公墓市場混亂,傳統的殯葬服務已經難以適應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同時殯葬體制改革也使殯葬服務行業孕育著巨大商機。
殯葬服務牽涉千家萬戶,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一部分,未來發展更需要哲學的思考,因為它關乎生死大命題;需要理性的規劃,因為它屬於百年大計;需要感性的執行,因為它肩負情感傳遞。殯葬業正在和即將發生的變革,需要優化政府服務,應積極倡導多元殯葬服務新理念,提高對科學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對人的基本權利的尊重。
自古以來,葬禮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告別儀式。近年來,殯葬也作為殯葬的一項特殊服務融入社會,被群眾所接受。在消費能力顯著提高的今天,人們的殯葬需求水漲船高,傳統簡單、生硬的喪事辦理方式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殯葬行業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
目前中國殯葬服務機構構成主要有殯儀館,殯葬管理機構,民政部門管理的公墓和其他機構。其中殯儀館占比最重,占比40.6%,占比第二的為民政部門管理的公墓,占比38.3%,殯葬管理機構占比第三,占比18.6%,其他機構占比2.5%。
未來,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多,我國每年死亡人數也將呈現增長的態勢,這將為殯葬行業帶來更大的需求;同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費支出的增加,人均殯葬支出也將不斷提高,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前景廣闊。中國2020年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規模為2577億元,同比2019年上漲2361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114億元。進入後疫情時期,傳統殯葬行業正迎來創新窗口期;而在科技賦能之下,網際網路+殯葬的想像空間也在放大。
殯葬服務價格市場下跌,我國殯葬服務行業水平不高。現下,我國殯葬發展新方向,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從21世紀初,殯葬改革出現了新的困難和挑戰,「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公益殯葬與暴利殯葬」「火葬生態與土葬生態」「傳統殯葬與現代殯葬」等突出矛盾爆發,殯葬改革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面臨重要抉擇。
更多殯葬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殯葬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