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新發展格局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產品在城鄉居民膳食結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消費和生產增長速度顯著高於發展中國家總體水平,甚至超過已開發國家。作為畜牧業大國,我國擁有豐富的草原資源和悠久的畜牧歷史,然而,畜牧業轉型升級仍面臨諸多挑戰。新疆作為我國重要的牧區和草食性畜產品產區,憑藉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在優質畜產品產業集群建設方面具有巨大潛力。2025年,新疆正加快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提升畜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打造優質畜產品產業集群,以實現由畜牧大區向畜牧強區的轉變。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畜產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疆在畜產品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具有顯著的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其草地資源豐富,現有草地面積達5198.60萬公頃,占全國草地面積的14.58%,其中天然牧草地3959.81萬公頃,占全疆草地的76.17%。新疆草場草量充足、草質優良,牧草種質資源豐富,可作為家畜飼餵的牧草種類多達2900多種,其中400多種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占牧草資源總數的13%以上。此外,新疆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適宜牲畜生長和繁殖,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濕度低,有利於放牧和冬春補飼,降低牲畜疾病發生率。新疆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和牧草,為牲畜提供了豐富的飼料來源。近年來,國家實施的退牧還草、草原生態獎補機制等政策,為新疆草原建設和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近年來,新疆畜產品生產能力穩步上升,2022年實現畜牧業產值1305.3億元,同比增長6.5%。全疆豬、牛、羊存欄量分別為469.53萬頭、690.91萬頭和4825.21萬隻,分別增長7.7%、12.1%和5.6%。豬、牛、羊禽肉產量達190.94萬噸,同比增長4.3%,生牛奶產量222.58萬噸,增長5.2%。同時,新疆畜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更加注重品質提升和種類多樣化。產業主體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標準,加強疫病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確保畜產品的安全可靠性。此外,新疆畜產品生產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推廣生態養殖、有機養殖等生產方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儘管新疆在畜產品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但仍面臨一些現實困境。首先,畜產品生產加工方式較為粗放,導致畜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足。其次,數位化賦能畜產品發展效果欠佳,數位技術應用程度不夠全面深入,數據獲取難度大,缺乏專業人才。第三,畜產品產業鏈存在「斷鏈」和「短鏈」問題,產業鏈條各單位間聯繫不緊密,未形成成熟銜接的合作模式,導致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第四,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揮受限,數量較少,且在構建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等方面亟待加強。最後,優質特色畜產品品牌潛力挖掘不足,品牌建設意識薄弱,創新能力不強,地方政府扶持力度欠佳,導致品牌效應無法充分體現。
畜產品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推動新疆優質畜產品產業集群發展,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夯實優質畜產品生產基礎,形成產業集群生產新格局。規範以牧民為單位的養殖與生產,構建畜產品精深加工體系,積極引導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其次,依託大數據智能化變革新趨勢,構建產業集群網絡體系。打造智能化養殖生產模式,定製特色平台助力特色畜產品線上營銷,實施特色畜產品「網際網路+」工程。第三,圍繞產業鏈主體供求特徵,優化產業集群組織體系。構建優質畜產品產業化聯合體,做好多方支撐保障工作,成立特色畜產品專業營銷機構,實施特色畜產品產銷模式創新。第四,注重優質畜產品技術升級,打造產業集群創新體系。培養高素質、高技術畜牧人才,完善產業技術推廣體系。最後,突出優質畜產品特色元素,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挖掘傳統產業「特色元素」,加強特色畜禽養殖,實施特色畜產品品牌提升、孵化與創新工程,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能力。
2025年,新疆在畜產品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具有顯著的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和政策金融支持,但同時也面臨著生產加工方式粗放、數位化賦能效果欠佳、產業鏈建設短板、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品牌效應不足等現實困境。為推動新疆優質畜產品產業集群發展,需從夯實生產基礎、構建網絡體系、優化組織布局、打造創新體系、提升競爭力等方面入手,通過規範養殖生產、構建精深加工體系、引導綠色轉型、智能化養殖、線上營銷、產銷模式創新、技術升級、品牌建設等措施,提升新疆畜產品產業綜合競爭力,為我國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實現農業強國目標提供經驗參考。
更多畜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畜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