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動下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行業內部的「內卷式」競爭現象也日益凸顯。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但全行業實現盈利的企業卻不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從「內卷式」競爭轉向良性發展,成為汽車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內卷式」競爭現象。一方面,價格競爭激烈,新能源汽車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紛紛降價,導致行業整體利潤率下降。《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行業收入同比增4%,成本增5%,但利潤同比降8%,利潤率僅有4.3%,低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營銷亂象頻發,部分企業通過製造營銷噱頭和話題吸引流量,甚至出現惡意抹黑對手的現象,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汽車市場現狀分析指出價格競爭是中國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的重要表現之一。新能源汽車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紛紛採取降價策略,這不僅導致行業整體利潤率下降,還可能引發一系列負面效應。長期的價格競爭可能會使企業陷入「以價換量」的困境,壓縮成本、減少研發投入,最終影響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削弱產業的競爭力。此外,價格競爭還可能向上游供應商傳導壓力,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穩定發展。
除了價格競爭,汽車行業的營銷亂象也較為突出。新能源汽車企業更多依賴網際網路話題營銷,以流量為導向,這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吸引消費者關注,但也容易引發虛假宣傳、惡意抹黑等亂象。部分企業通過製造各種營銷噱頭和話題吸引流量,甚至僱傭「水軍」惡意抹黑對手,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這種低質量的競爭方式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破壞了行業的整體形象。
面對「內卷式」競爭,汽車行業需要從價格競爭轉向以創新和服務為導向的良性發展。首先,企業應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其次,企業應注重服務創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增強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此外,行業應加強自律,規範市場秩序,打擊虛假宣傳和惡意抹黑行為,維護清朗的市場環境。政府也應加強市場監管,出台相關政策,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總結
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動下繼續保持增長,但「內卷式」競爭現象也日益凸顯。價格競爭和營銷亂象不僅影響了行業的盈利能力,還可能削弱產業的競爭力。為實現良性發展,汽車行業需要從價格競爭轉向以創新和服務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加強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規範市場秩序,維護行業健康發展。通過這些措施,中國汽車產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