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關鍵時期,我國製造業正面臨需求收縮、資源約束等多重挑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工信部近期明確將通過政策協同、創新驅動和產業升級三大路徑,統籌穩增長與強實體的關係,重點培育生物製造、商業航天等領域新增長引擎,加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製造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策略聚焦於五大方向:一是強化重點行業穩增長方案落地,二是構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協同機制,三是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四是深化數位化轉型與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五是通過制度性改革優化製造業發展環境。這些舉措將為"十四五"目標收官及"十五五"開局奠定堅實基礎。
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需求。通過強化政策協同效應,發揮工業大省區域帶動作用,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快培育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業態,推動製造業投資增速保持合理區間。
統籌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布局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及中試驗證平台網絡。通過完善"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協同機制,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應用。支持高新區優化產業結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集群。
深入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工程,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重點培育生物製造等新興產業,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示範。通過建設綠色工廠和零碳園區,構建覆蓋全鏈條的綠色製造體系。
全面啟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推廣"人工智慧+製造"場景應用。加速通用大模型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落地,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同步推進節能降耗專項行動,建立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壯大新能源、環保裝備等綠色低碳產業。
健全保持製造業比重穩定投入機制,通過稅費改革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新型產業治理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國際產能合作與技術交流,構建安全可控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當前我國製造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窗口期,上述五大方向的政策組合將有效破解結構性矛盾,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通過持續完善創新生態、優化產業結構和強化要素保障,中國製造有望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
更多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