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經濟復甦步伐加快與消費需求持續升級,旅遊業正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旅遊規模預計達56億人次,同比增長近15%,旅遊消費總額突破5.7萬億元,增幅超17%。各地通過深化文旅融合、創新消費場景,不斷拓展市場增長空間,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旅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兩會期間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旅遊規模與消費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展現了行業強勁復甦態勢。這一數據印證了文旅產業在激活消費市場的核心作用——從景區流量到沉浸式體驗,從傳統觀光到文化賦能,旅遊消費需求正向多元化、品質化方向升級。尤其節假日期間,各地通過特色活動與主題產品打造,進一步釋放市場潛能。
面對遊客需求變化,多地以「文化+場景」模式提升吸引力。例如,鐵路部門推出「春日繁花」主題旅遊專列,五天行程覆蓋賞花勝地,車廂按「移動星級酒店」標準改造,配備獨立包間與定製化服務,滿足個性化出行需求。此類創新不僅延長遊客停留時間,更將「流量」轉化為「留量」,推動消費場景從單一景點向全鏈條延伸。
在文旅深度融合趨勢下,歷史遺產正成為新的增長點。四川阿壩州的桃坪羌寨依託2000年歷史底蘊與高原春景交融的獨特景觀,在古碉樓群旁打造花海秘境,讓遊客在自然風光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這種「以文塑旅」的模式既保護了文化遺產,又通過沉浸式體驗提升消費附加值,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經典文化的現代表達為文旅產業注入持久活力。江西撫州文昌里作為湯顯祖故里,以《臨川四夢》戲曲文化為核心,將歷史街區打造成集演出、文創、美食於一體的綜合體驗空間。傳世劇目與現代藝術結合,不僅延續了非遺生命力,更吸引年輕客群參與互動消費,形成「文化IP+場景消費」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總結:
2024年文旅市場的蓬勃態勢表明,通過挖掘在地文化特色、創新產品供給、強化服務體驗,旅遊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無論是鐵路專列的定製化探索,還是歷史街區的文化賦能實踐,都體現了行業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轉型升級路徑。未來,隨著更多「詩與遠方」的融合場景落地,文旅消費將持續釋放更大潛力,為經濟循環注入新動能。
更多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