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2025年的紡織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紡織行業在數位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本文通過對紡織行業數位化發展現狀的深入分析,探討了數位化轉型對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賦能作用,並提出了未來發展的建議。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紡織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近年來,紡織行業在數位化轉型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紡織行業積極響應,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構建了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型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具體進展如下:
(一)政策引領推動紡織行業數位化轉型
紡織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提到為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紡織工業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出台了《紡織工業提質升級實施方案(2023—2025年)》,指明了到2025年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方向和路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了《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提出七項重點行動,其中包括促進數字經濟與紡織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行動,有力地推動了紡織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進程。
(二)數位化賦能紡織行業全面融合發展
紡織行業大力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鼓勵企業應用數位化技術,將數位化理念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重點業務環節。截至2023年12月底,紡織服裝行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營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實現全面數位化的企業比例達到了57.9%,高於全國製造業56.5%的平均水平。紡織企業ERP普及率和MES普及率分別達到67.3%和30.3%,均實現了較快增長。
(三)智能化改造促進紡織行業智能製造進程
隨著紡織智能裝備在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快速發展,智能車間建設進展不斷加快。紡織行業中具備智能製造基礎條件的企業所占比例,即智能製造就緒率,已達到16.2%,超過了全國14.4%的平均水平。近年來,智能化在棉紡、化纖、針織、印染、服裝等行業取得較大的突破,紡織行業智能化發展步伐加快。
(四)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支撐紡織行業數位化轉型
紡織行業工業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已經從落地建設階段進入推廣應用階段,呈現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例如,新鳳鳴集團的企業協同製造雲平台「鳳平台」、桐昆化纖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盛虹智慧印染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等,實現了企業集團內部的一體化管控及供應鏈生態相關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協同。
(五)細分領域重點企業數位化轉型成效顯著
棉紡織行業:山東魏橋集團通過紡紗智能車間建設,實現了全流程纖維流傳輸無人化、全流程節點裝備實時在線監控和單錠質量在線檢測以及數據流的在線處理與智能化管控,取得了萬錠用工降低80%、生產效率提升38%、配棉等級降低0.5級的顯著成效。
化纖行業:桐昆、新鳳鳴等大型企業集團積極推進基於「5G+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未來工廠建設,在生產製造全業務環節應用了十餘類工業機器人,實現了全鏈條數位化製造,並通過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融合應用,減少人工干預,保障了產品質量一致性。
印染行業:東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智能排產、化學品智能精準配送、生產過程數據糾錯與優化調整等多項智能化改造,實現了設備關鍵參數100%在線採集調控,染色一次成功率穩定在95%以上,平均能耗降低20%,水耗降低30%以上。
服裝行業:大連大楊集團搭建了優思達服裝定製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以消費者個性化定製需求為核心,通過打通消費者與生產端數據,驅動面輔料採購、版型選取、生產組織、計劃排產、倉儲物流、運營管理全過程實現數位化管理,實現了基於個性化定製的按需柔性智能生產。
數位化轉型是將數位技術融入企業業務的各個領域,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運營方式和為客戶提供價值的方式。數位化轉型對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發揮的重要賦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推動企業運營管理和生產製造的轉變
數位化能夠有效促進紡織企業生產方式和決策方式的變革。利用數位化技術賦能,可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協同。紡織企業通過「裁片超市」、智能調度、AGV自動搬運、MES系統和吊掛系統等一系列智能單元建設工作,實現生產車間全面數位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級,打造柔性快反智能工廠,有效解決企業生產周期長、庫存積壓等問題,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二)助推企業優化供應鏈管控
紡織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通過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等數位化手段,實現信息系統如模型、工具、軟體等的標準化、復用化、協同演進及統一管控,實現對企業內外部供應鏈和合作夥伴的整合、協同與管控,形成良好「大企業建平台、中小企業用平台」的合作模式。藉助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紡織企業得以構建更加高效、協同的生態體系。
(三)推動企業業務模式創新
利用數位化轉型實現企業業務模式創新,能夠顯著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服務模式的改變:數位化技術助力企業完成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服務的轉型。設計模式的轉變:數位化技術助力企業實現從本地化設計到平台化設計的轉型。
(四)促進企業提質降本增效
提質降本增效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數位技術能夠有效促進該目標的實現。棉紡企業通過紡紗在線質量監測技術,實時採集梳棉並條勻整數據、細紗機斷頭檢測、電子清紗器質量數據採集等,實時監測跟蹤紗線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數據,及時解決存在的質量問題,以保證產品質量。印染企業通過配方管理和染色過程控制等,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色差,提高染色成功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五)助力實現產業集群協同發展
紡織行業產業鏈長、環節多,通過數位技術和數位化平台可連結、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高效、快速反應以及產能共享,使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儘管紡織行業在數位化轉型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企業數位化發展水平不均衡
紡織行業的數位化發展水平差異大,頭部企業大部分或已基本完成經營管理和業務生產環節的數位化技術應用,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成果;中小企業普遍以生產經營為主,對數位化轉型工作的參與較少,仍處於起步階段,導致中小企業與頭部企業的數位化發展形成明顯的不均衡局面。
(二)缺乏數位化轉型公共服務載體的有效支撐
儘管紡織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已初步形成,但鑑於紡織行業產業鏈條較長、中小企業眾多的特點,仍存在缺乏數位化轉型公共服務載體等顯著問題。大多數紡織中小企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缺乏有效的診斷諮詢和專業指導,導致其系統性不強,實踐經驗不足。
(三)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紡織產業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產業向沿海地區集聚,形成了涵蓋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省份的優勢產業帶,但中西部地區的完整區域產業鏈遭遇了斷裂,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十分顯著。同時,近年來,我國紡織產業由區域中心城市向縣鎮城鄉逐步擴散,產業配套半徑進一步增大,縣鎮城鄉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水平普遍較低,導致紡織行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整體較低。
(四)紡織企業數位化轉型人才短缺
隨著智能化技術在紡織設備中的應用及發展,紡織行業對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員工具備自動控制和網絡信息技術等跨學科的綜合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目前,紡織企業以業務技能人才為主,存在招工難、用工難的問題,數位化生產、經營專業人才明顯短缺,制約了紡織行業數位化發展的有序推進。
為推動紡織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大力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
紡織行業應立足於紡織企業數位化需求,建設紡織行業級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鼓勵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從數位化轉型需求迫切的環節入手,加快推進線上營銷、生產管控、在線設計、產能共享等應用,由點及面向全業務全流程數位化轉型延伸拓展。鼓勵開發適合紡織行業中小企業需求的低成本、輕量化、平台型、見效快的個性化數位化解決方案。積極推動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降低技術和資金壁壘,加快紡織企業數位化轉型。
(二)加強典型應用場景數位化研究與應用
紡織行業科研院所、優質服務商和行業協會等單位組建聯合體,對行業各重點領域開展數位化共性技術研究、細分行業數位化差異性技術研究,解決企業數位化典型應用場景下的痛點、難點問題,形成紡紗智能化工廠、印染數位化車間、服裝全連接自動工廠等行業典型應用場景下的
整體解決方案,促進行業數位化轉型技術成果轉化,並加以宣傳推廣。
(三)持續強化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能力
持續建設服務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載體。一方面,扶持、推動紡織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平台在綜合能力方面繼續提升,特別是在資源匯聚能力、領域服務能力以及生態構建方面實現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融合5G、人工智慧、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突破一批行業數位化關鍵技術,培育並形成一批符合行業需求、應用效果顯著的數位化解決方案,並進行重點推廣應用。
(四)加快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
針對紡織行業產業鏈協同需求高、特點顯著的現狀,加快構建一個能夠覆蓋、貫通行業產業鏈主要環節的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依託行業龍頭平台服務商的技術服務能力、行業協會的行業背景和組織能力、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等,準確把握行業的發展需求、關鍵環節、痛點問題,探索適合的商業模式,打造並形成更強大的平台服務能力。
(五)加強數位化人才培養
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整合產、學、研、用各方資源,推動構建能夠對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有效支撐的「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依託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專業組織,構建專家人才梯隊。引導企業完善人才引進、培養、獎勵等管理制度,著重完善科研、技術人才收益分配激勵措施,建立在崗學習進修通道,打造具有自主發展力的企業人才梯隊。積極引入並發揮相關產業聯盟、科研機構、服務商的作用,組織舉辦各類專題培訓。
五、總結
2025年,紡織行業在數位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企業數位化發展水平、公共服務載體支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以及數位化轉型人才等方面仍面臨挑戰。通過政策引領、數位化賦能、智能化改造和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支撐,紡織行業在運營管理和生產製造、供應鏈管控、業務模式創新、提質降本增效以及產業集群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紡織行業應繼續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加強典型應用場景數位化研究與應用,持續強化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能力,加快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並加強數位化人才培養,以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紡織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更多紡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紡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