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牽頭制定的《畜禽品種(配套系)阿什旦氂牛》農業行業標準(NY/T46252025)於近期由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告發布,這一里程碑事件標誌著我國在高原特色畜牧業標準化建設中邁出了重要一步。該標準將於2025年5月1日正式實施,為高海拔地區氂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氂牛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此次發布的農業行業標準聚焦阿什旦氂牛品種特性,明確了其遺傳特徵、生產性能及質量控制要求。作為我國首個針對該新品種制定的國家級標準文件,它將統一全國範圍內阿什旦氂牛的選育技術路徑和生產管理規範。數據顯示,這一標準歷經多年研究論證,覆蓋了從核心群建立到推廣驗證的完整流程體系,為後續規模化養殖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框架。
阿什旦氂牛自2019年4月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後,憑藉其獨特的品種優勢成為高寒牧區產業升級的關鍵載體。科研團隊採用群體繼代選育法,以青海高原氂牛為原始種群,通過測交和近交控制技術,成功培育出無角、生長速度快、產肉量高且抗逆性強的新品系。經過20餘年系統性選育,該品種在體型一致性、遺傳穩定性及適應性方面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特別適合青藏高原等3500米以上區域的放牧或集約化飼養模式。
新標準的核心意義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通過量化指標強化種群性能,確保遺傳資源的持續優化;其次建立標準化選育管理體系,減少養殖環節的技術差異;最後提升市場競爭力,為優質牛肉產品的品牌化奠定基礎。據權威評估,該品種較傳統氂牛生長速度提高約25%,成年個體體重增加10%15%,在保障牧民增收的同時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
隨著標準實施日期的臨近,阿什旦氂牛將加速在全國高海拔地區的推廣。這種兼具經濟價值與生態保護功能的新品種,有望帶動氂牛養殖向良種化、規模化和產業化方向轉型。專家預測,未來510年我國高原牧區可通過該標準的應用實現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同時形成覆蓋育種、飼養到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
總結
從實驗室到牧場,阿什旦氂牛行業標準的發布不僅是中國畜牧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成果,更體現了高原特色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智慧。通過標準化體系構建,這一新品種將有效破解傳統氂牛產業面臨的增產瓶頸,在保障國家食物安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技術規範的全面落地,我國氂牛養殖業正迎來提質增效的新時代。
更多氂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氂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