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稀土作為戰略性資源的戰略價值持續凸顯。受地緣政治影響,主要產出國的出口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而中國憑藉其在冶煉分離和磁材生產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成為全球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與此同時,新能源產業的高速增長進一步推高對關鍵金屬的需求,使得稀土、鋰、鎳等資源的戰略意義與市場博弈同步升溫。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美國本土稀土企業因貿易摩擦導致向中國出口精礦業務停滯,其占營收大頭的中國市場短期難以替代。儘管海外試圖構建本土產業鏈,但全球約90%的稀土冶煉分離及磁材產能集中在中國,短期內這一格局難被撼動。2024年中國進口稀土總量達13.3萬噸,其中來自美國的金屬礦占比顯著——5.56萬噸稀土金屬礦幾乎全部源自美國,折算氧化鐠釹約4,500噸。預計2025年美國對華精礦出口將完全停滯,疊加東南亞供應鏈可能收緊及國內加強生產與出口管制,全球稀土供給端面臨結構性調整。需求側方面,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的到來或為市場注入新增長動能。
當前工業級碳酸鋰均價6.9萬元/噸,電池級粗粒氫氧化鋰同價持平。供給端受大廠檢修及中小廠商減產影響,產量小幅下滑;青海鹽湖企業維持高產出但貿易商接貨意願低迷。下游材料廠訂單充足,頭部企業依賴長單採購,散單市場議價壓力凸顯。儘管五一備貨行為或短期提振需求,但庫存累積放緩與期貨交割意願不足表明市場信心仍偏謹慎。資源自主可控的戰略價值在鋰領域同樣突出,國內產業鏈韌性持續強化。
LME鎳價周漲3.7%至15,622美元/噸,國內期貨主力合約同步上行至125,600元/噸。硫酸鎳產量增至3.1萬噸,但三元電池裝車量同比下滑11.6%,反映其在動力電池中的占比仍受擠壓。儘管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7.9%,貢獻全球主要增量,但海外需求疲軟導致鎳市場呈現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鎳價或維持震盪,需關注全球貿易環境與政策導向對供需平衡的擾動。
本周氧化鐠釹均價42.25萬元/噸,氧化鏑下跌至167萬元/噸,氧化鋱微漲0.69%至717.5萬元/噸。供應端緬甸礦進口穩定,分離企業開工正常,但下游釹鐵硼廠商面臨外貿訂單收縮壓力,國內新增需求不足導致原料消耗放緩。價格下行壓力主要源於出口受阻及市場信心疲軟,行業靜待貿易環境改善與終端需求回暖。
總結
全球稀土供應鏈的重構正重塑資源競爭格局,中國憑藉全產業鏈優勢占據戰略高地。鋰、鎳等金屬則在新能源賽道中呈現分化態勢:鋰價僵持反映供需弱平衡,鎳需依賴國內市場對沖海外風險。貿易摩擦疊加技術疊代背景下,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的稀缺性與不可替代性進一步凸顯。未來產業鏈安全、出口管制政策及新興需求釋放將成為影響市場走向的核心變量,而關稅戰環境下的攻守轉換或推動資源定價權向核心產能國傾斜。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