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山西省委金融委員會近期召開專題會議,圍繞《中共山西省委金融委員會2025年工作要點》展開部署,明確未來金融工作的核心方向與重點任務。此次會議強調,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需平衡好風險防範與發展動能轉換的關係,通過強化監管效能、優化資源配置、深化政策協同等多維度舉措,推動全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金融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會議指出,當前金融領域存在房地產市場波動、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及中小金融機構穩健性等多重挑戰。必須精準落實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措施:一方面強化對房地產融資的合規管理,穩妥化解存量債務;另一方面建立地方債動態監測機制,嚴控增量債務規模。同時針對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要求完善資本補充和風險處置預案,並保持高壓態勢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通過多維度"排雷行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在強化機構監管基礎上,會議提出要創新監管理念與手段:實施穿透式監管,嚴查影子銀行、跨市場套利等隱蔽違規行為;推行功能監管,將金融控股公司、金融科技平台納入統一監測框架;建立持續性評估機制,定期開展壓力測試和風險預警。通過"機構+行為+功能+科技"四位一體的立體化監管網絡,有效遏制監管套利空間,確保金融市場健康有序運行。
會議明確將金融服務實體作為根本目標,重點推進五大領域突破:科技金融方面,完善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機制;綠色金融加速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應用;普惠金融擴大縣域小微企業信貸覆蓋面;養老金融探索專屬產品體系建設;數字金融推動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的場景化運用。同時要求加強財政、產業、科技政策與金融手段的協同聯動,形成"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的良性循環,力爭2025年前培育出具有區域特色的金融服務模式。
此次會議釋放出山西金融業深化改革的鮮明信號:通過風險防控築牢安全屏障,依託監管創新提升治理效能,藉助產融結合激發經濟活力。未來三年,山西省將以金融穩定為前提、以服務實體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在防範與發展中實現動態平衡,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更多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