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智能科技的快速發展,眼鏡行業也迎來了新的變革。作為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博士眼鏡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業績報告,同時也在智能眼鏡領域展開了積極布局。然而,其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面臨著業務模式爭議、研發投入不足以及股東減持等多重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眼鏡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博士眼鏡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12.0億元,同比增長2.3%;但歸母淨利潤為1.04億元,同比下降19.1%;扣非歸母淨利潤為8848萬元,同比下降24.0%。這一數據反映出公司在擴大收入規模的同時,盈利能力卻出現了明顯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年報發布當天,公司還披露了一位高管因個人原因辭職的消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市場對公司內部穩定性的擔憂。
自2023年起,博士眼鏡加速在智能眼鏡領域的布局,先後與多家知名品牌達成戰略合作,並於2024年上半年與其中一家合資成立科技公司,計劃推出拍攝眼鏡和AI音頻眼鏡等產品。然而,其智能眼鏡業務的「含金量」卻備受爭議。公司在這一領域的戰略聚焦於「最後一公里」服務,主要為合作品牌提供鏡片驗配與線下銷售,更像是「智能眼鏡的配鏡服務商」,而非技術開發者。這種模式下,公司無需投入大量研發資源,但也限制了其在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從研發投入來看,博士眼鏡的表現並不突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為0元;2023年增至466.94萬元;但2024年又降至307.98萬元,僅占營收的0.25%。這一數據表明,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相對有限,與其在智能眼鏡領域的布局形成了鮮明對比。低研發投入可能成為制約公司長期發展的潛在風險。
2024年11月以來,博士眼鏡的實控人、高管及股東多次發布減持計劃,掀起了一輪減持潮。2024年11月至12月,相關方合計減持268.9萬股,套現約1.2億元;2025年2月,實控人再次宣布計劃減持472萬股,按50元/股計算,預計套現2.36億元。這一系列減持行為引發了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質疑,進一步加劇了信任危機。
在股東減持的背景下,博士眼鏡於2025年2月推出可轉債發行預案,擬募資3.75億元,用於智能眼鏡門店建設及升級改造、總部運營管理中心及品牌建設、數位化平台升級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公司計劃投資3.5億元在全國重點城市擴充225家眼鏡門店,並升級改造部分現有門店,以提升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然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為1.92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37.67%,處於較低水平,這使得募資計劃中的「補充流動資金」部分顯得必要性不足。
總結
博士眼鏡在智能眼鏡領域的布局為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業務模式爭議、研發投入不足、股東減持等多重挑戰。公司未來的成功與否,將取決於其能否在技術創新、市場拓展和內部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關注其轉型潛力的同時,也需警惕潛在的風險因素。
更多眼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眼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