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中國經濟正展現出強勁的韌性和活力。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顯示,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其中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中國工業的重要窗口,蘇州的智能製造發展態勢,為我們觀察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生動樣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蘇州一家智能移動機器人生產企業,一季度新客戶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僅一季度就簽訂了278份訂單,接近去年全年訂單數量的一半。企業負責人表示,來自全國各地的製造工廠紛紛尋求"人工智慧+機器人"的解決方案,以提升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
在研發中心,一款為半導體行業定製的移動機器人引人注目。其機械臂精度達到0.1毫米,能夠精準抓取脆弱的晶圓片。這些機器人正被廣泛應用於紡織、模具等傳統產業,以及光伏鋰電、電子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填補高危作業環境和重型搬運等領域的空白。
在蘇州的調研中發現,各種新技術正在快速接入工業場景。人形機器人研發中心的靈巧手能夠輕鬆"拿捏"不同重量、不同尺寸的零部件,最高可拿起20公斤物件。在地下電纜隧道,電力工人通過AR眼鏡進行巡檢,巡檢時間從原來的三小時縮短至一小時左右。
這些創新應用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工人創造了更安全、更舒適的工作環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7%,其中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增長26.0%。
蘇州市"人工智慧+製造業"創新應用中心成為技術供需對接的重要平台。該中心匯集了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倉儲物流等環節的人工智慧最新應用場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中心梳理出的"AI+製造"領域技術服務商名錄,包含81家企業,為供需雙方提供了精準對接的渠道。
蘇州的科技招商觸角已延伸至全國多個城市和海外地區,總數達到50多個。通過精準招商圖譜,重點發力光通信、人工智慧、車聯網等產業鏈。據統計,蘇州95%的科創板上市企業、72%的瞪羚、獨角獸企業都來自科技招商項目。
為支持科技創新,蘇州推出了"科創指數貸"等金融產品,聚焦研發關鍵環節、產品首購首用等領域,不斷創新保險險種,多管齊下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研發難題。
各地正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海提出,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5%左右。山西實施30項省科技重大專項和150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3%。北京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製造等20個未來產業。
這些政策舉措正在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一季度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3D列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展現出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生機。
從蘇州的實踐可以看出,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製造正在重塑中國工業版圖。通過技術創新、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等多維發力,中國製造業正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這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也為應對全球產業變革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新質生產力的持續培育和壯大,中國經濟必將展現出更加強勁的"向新力"。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