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新能源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電力系統對靈活性和安全性的需求日益迫切。在這一背景下,煤電技術的升級成為支撐電力系統調控的關鍵。近日,相關部門發布了《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過技術革新提升煤電的清潔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助力電力系統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煤電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實施方案從煤電清潔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調節、智能運行四個方面,建立了全面的技術指標體系。具體包括深度調峰技術、負荷變化速率技術、啟停調峰技術、寬負荷高效技術、安全可靠技術、清潔降碳技術、智能運行技術等,並提出了詳細的參數要求。這些技術指標的提升,將顯著增強煤電機組的靈活性和安全性,為電力系統提供更可靠的支撐。
在各類靈活性資源中,煤電機組占比達到35.7%,投資成本約為600元/千瓦。煤電作為我國唯一具備大規模經濟化深度調峰能力的靈活性資源,是當前支撐電力系統調控的必然選擇。新能源出力不穩定性嚴重威脅電網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煤電機組的靈活性提升需求尤為迫切。
今年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超(超)臨界機組寬負荷快速靈活調峰關鍵技術」在某350MW超臨界燃煤機組成功示範應用。該項目突破了2%的升降負荷速率上限,最高達3.5%。這一技術的推廣,預計每年可新增新能源消納量280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超2.3億噸,新增新能源產業產值840億元,並帶動燃煤靈活發電裝備製造業產值222億元。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要求保障電力安全供應和加強清潔能源消納。當前煤電機組設計的突出問題是,不適應新一代煤電發展的要求,對低負荷高效考慮不足。通過合理設置不同負荷權重、優化汽輪機設計、循環水系統冬季低負荷運行、優化鍋爐燃燒、熱力系統重構等途徑,可以實現煤電寬負荷高效優化。
全國火電靈活性改造工程將形成年均1.6億千瓦的改造需求,對應每年100億元至200億元規模市場增量。這一市場潛力為煤電技術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相關產業鏈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總結
煤電技術的升級不僅是電力系統轉型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清潔能源消納和電力安全供應的重要保障。通過全面升級技術指標體系、提升煤電機組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優化設計實現寬負荷高效運行,煤電將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時,火電靈活性改造市場的巨大潛力,為煤電技術升級和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更多煤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