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加速,氫能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載體,其產業鏈核心環節制氫設備市場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此外,生物質制氫技術尚處於商業化早期,但因其原料可再生性,長期來看具備較大發展潛力。以下是2025年制氫設備市場規模分析。
固體氧化物電解槽(SOEC)和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槽(AEM)等新興技術雖仍處於商業化初期,但其更高的能效潛力(電解效率可達85%以上)吸引了大量研發投入,未來或成為市場的重要變量。此外,傳統化石燃料制氫設備(如蒸汽甲烷重整裝置)因碳捕集與封存(CCUS)技術的集成需求,仍在特定區域保持一定市場空間,但長期來看其占比預計將逐步萎縮至10%以下。
制氫設備作為氫能產業鏈的上游核心環節,其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隨著全球碳排放態勢的日益嚴峻,刺激著電解水制氫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電解水制氫設備市場規模為+40億元,隨著技術的成熟,成本的下降,《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制氫設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計2030年全球電解水制氫設備市場規模將上漲至2202億元。
得益於各國政府對氫能產業的政策扶持,尤其是歐盟、中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將綠氫(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製取)列為國家戰略能源,並配套了大規模補貼與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此外,工業領域對灰氫(化石燃料制氫)的替代需求,以及交通、儲能等新興應用場景的拓展,進一步推動了制氫設備的技術疊代與產能擴張。
中國「十四五」氫能規劃明確綠氫為核心方向,多地推出電價補貼、稅收減免等政策;同時,鹼性電解槽技術成本持續下降,單價已降至1500元/KW,而PEM電解槽占比提升至10%,單價降至4000元/KW,技術路線分化與優化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
從區域分布來看,全球制氫設備市場呈現「三足鼎立」態勢,但中國已占據絕對優勢。北美憑藉成熟的氫能產業鏈和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0%;歐洲在政策驅動下市場增速較快,尤其在氫冶金、分布式能源等領域加速布局;而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正成為全球制氫設備需求的核心引擎。
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顯現,制氫設備市場有望在2025-2030年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同時,隨著碳交易體系覆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綠氫溢價機制形成,行業將進入技術、成本、標準多維競爭的新階段。
更多制氫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制氫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