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核能領域,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正逐步改變傳統核電的運營模式。近日,中國首個核電工業作業系統正式發布,標誌著核電行業在智能化升級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系統融合了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和雲計算等前沿技術,為核電站的智能化控制與監控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該核電工業作業系統的核心之一是智控平台,它全面實現了核電機組的自動化啟停,並顯著提升了控制精度與響應速度。通過引入智能報警系統、智能規程輔助系統以及操縱員疲勞監測系統,智控平台將核電站操縱人員的工作效率提升了30%以上。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減少了人為操作失誤的可能性,還大幅提高了核電站的運行安全性。
智馭平台是該系統的另一大亮點,它能夠實時監控機組運行狀態和設備健康度,並進行預警診斷。該平台每秒可捕捉200萬個數據波動,如同為核電站裝上了「心電圖檢測器」。通過對核電站生產活動的狀態、性能以及機組級和設備級的運行情況進行智能分析,智馭平台能夠及時向運維人員發出預警,並提供輔助決策支持,確保設備在最佳狀態下運行。
雲鏈系統作為該系統的「神經網絡」,將核電站的「感知」信息實時傳遞至「決策中樞」,並確保「中樞」指令能夠快速、精準地傳遞至各個「執行單元」。這一系統形成了連接各類終端設備與智控平台、智馭平台的信息傳輸高速公路,為核電站的智能化運營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目前,該核電工業作業系統已完成軟體、硬體開發和測試驗證,並在多個在役核電機組中進行了試點應用。在試點過程中,系統展示了其「預見性維護」能力,比現有報警系統提前20天發出設備預警信號。這一能力的應用,不僅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還減少了突發故障帶來的風險。
隨著該系統的成功發布,未來它將成為新建核電站的標準配置,並在新開工的核電機組中全面應用。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推動核電行業的智能化進程,提升核電站的整體運營效率和安全性。
總結來看,中國首個核電工業作業系統的發布,不僅標誌著核電行業在智能化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為未來核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智能化平台的全面應用,核電站的運行將更加高效、安全,為全球核能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杆。
更多核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核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