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加速,核電作為清潔、穩定的能源形式,在我國能源戰略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從技術研發到項目落地,核電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國核電建設步伐加快,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為能源安全和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自2022年以來,我國核電審批保持常態化節奏,核准了31台核電機組。2025年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核准了5個核電項目,共計10台機組,總投資預計超過2000億元。至此,我國在運和核准在建核電裝機容量已超過1.2億千瓦。按照當前的建設速度和節奏,預計到203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規模將躍居世界第一。到2040年,核電裝機容量需達到2億千瓦,發電量占比約10%。
我國核電技術已形成三代壓水堆「華龍一號」「國和一號」自主品牌,並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以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先進核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標誌著我國核電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因其建造周期短、單機投資低、廠址適應性強等優勢,成為未來核電發展的重要方向。預計到2030年,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將完成商業示範,並在數據中心供能、園區綜合能源供應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核聚變作為未來能源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在我國取得顯著進展。預計到2027年,我國將建成聚變能實驗裝置,並在五年內實現「核聚變點亮的第一盞燈」。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計劃於2027年建成,中國聚變工程示範堆已啟動方案設計,目標建設世界首個聚變示範電站。核聚變技術的突破,將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提供新的動力。
我國核電發展始終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通過持續不斷的核電項目建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電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在「熱堆快堆聚變堆」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我國圍繞一體化閉式循環快堆核能系統、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設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動核電技術不斷優化升級。
核電行業正積極推動數智化升級,將AI技術應用於工程設計研發、工程建造、智能運維、智能決策等方面。與此同時,核能作為低碳清潔、安全穩定的能源,也越來越受到AI算力行業的青睞。預計到2030年,中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將達到400TWh,是2020年的兩倍。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在數據中心供能、園區綜合能源供應、替代退役煤電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商業前景。
總結
我國核電發展正邁入新階段,技術創新與安全並重,為能源安全和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核電建設加速到技術突破,從核聚變技術研發到AI與核能融合,我國核電產業正朝著規模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穩步推進。未來,核電將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更多核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核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