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藍思科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這家以智慧型手機零部件起家的企業,在行業紅利逐漸消退的背景下,正積極尋求新的增長點。從智慧型手機到智能汽車,從智能穿戴到智能機器人,藍思科技的轉型之路充滿未知,但也蘊含著無限可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智能硬體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藍思科技的發展歷程與智慧型手機行業緊密相連。自2007年成為蘋果供應商以來,公司經歷了快速擴張期。2015年上市時,公司營收為172.27億元,到2024年已增長至698.97億元,增幅超過3倍。然而,營收增長並未帶來相應的利潤提升。2020年公司淨利潤達到49.55億元的高點後,開始持續下滑,2024年一季度淨利潤僅為4.54億元。
盈利能力下降更為明顯。2020年公司毛利率為29.44%,到2024年一季度已降至12.80%,降幅超過一半。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藍思科技的毛利率下降速度更快。20202023年,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行業毛利率均值從24.58%降至20.21%,而同期藍思科技的毛利率從29.44%降至15.89%。
面對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增長瓶頸,藍思科技開始布局智能汽車領域。2022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及智能座艙類產品收入從35.84億元增長至59.35億元,占營收比例保持在7.67%9.17%之間。這一業務板塊的穩定增長,顯示出公司轉型的初步成效。
然而,智能汽車領域的競爭同樣激烈。行業參與者包括科技巨頭、傳統供應商、軟體服務商等多個類別,藍思科技作為新進入者面臨不小挑戰。此外,該業務板塊的毛利率也呈現下降趨勢,從2022年的20.02%降至2024年的10.17%。
除了智能汽車,藍思科技還在智能穿戴、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進行布局。20222024年,公司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類產品收入在31.04億元至35.39億元之間波動,占營收比例從7.58%降至4.99%。這一業務板塊的增長相對緩慢,顯示出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智能汽車領域的部分產品存在降價銷售現象。20222023年,智能汽車及智能座艙類結構件及模塊的平均售價從583.8元降至418.5元,降幅達28.3%。這一策略雖然有助於搶占市場份額,但也可能對盈利能力造成進一步壓力。
總結:藍思科技的轉型之路充滿挑戰,但也蘊含著機遇。從智慧型手機到智能汽車,從智能穿戴到智能機器人,公司正在構建多元化的智能硬體業務版圖。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盈利能力下降的壓力,公司需要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才能在智能硬體領域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多智能硬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硬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