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中德兩國在汽車產業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近期,雙方高層就汽車產業合作、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展現出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強烈意願。這不僅體現了雙方在汽車產業中的深厚合作基礎,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中德兩國在汽車產業領域的合作歷史悠久,德國汽車企業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市場的開放政策為德國車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德國車企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雙方的合作不僅限於市場層面,更在技術研發、產業鏈整合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在歐盟汽車行業的重要性大幅上升,歐盟對華出口在歐盟內部的附加值率從2010年的12.0%上升到21.3%,高於美國的16.9%和英國的15.8%。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中國已成為歐盟汽車行業的關鍵參與者,不僅是重要的進口國,也是出口所需投入品的重要供應國。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車企憑藉全產業鏈的領先地位,迅速崛起為全球市場的重要力量。德國車企也認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並積極向中國學習,特別是在推出新車型的速度和戰略執行方面。雙方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不僅有助於推動技術進步,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新的動力。
歐盟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制定了明確的路線圖,計劃加速燃油車退出,並促進電動汽車的生產。歐盟委員會宣布維持2035年新車零排放目標,並給予車企2025年2027年三年緩衝期。這一政策將倒逼車企加速轉型,特別是在電池數字護照和零碳工廠方面,中國企業赴歐投資將有助於規避碳稅問題,推動雙方在綠色經濟領域的深入合作。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嚴重破壞了國際經貿秩序和全球產供鏈穩定。中歐作為捍衛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兩大支柱,應共同努力,推動德國和歐盟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產供鏈穩定。
在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問題上,雙方已同意儘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准入相關問題,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通過技術團隊的密切溝通,雙方正加緊推動磋商進程,尋求公平解決方案,避免單純的關稅壁壘,實現雙贏局面。
中德兩國在汽車產業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諸多挑戰。雙方應基於互補性,在製造業方面擴大和深入合作,特別是在工業數位化轉型、經濟綠色轉型、循環經濟以及新能源領域。通過政府磋商機制、技術聯盟以及企業聯合會等平台,改善營商環境,擴大市場准入,尊重智慧財產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總結來看,中德兩國在汽車產業領域的合作不僅有助於雙方經濟的共同發展,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新的動力。通過深化合作,雙方將共同應對挑戰,實現互利共贏,為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