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當前國際貿易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外貿企業正積極尋求轉型,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政企合作等方式,外貿企業不僅有效去庫存,還逐步探索出適合內銷市場的產品與定價策略,為未來發展開闢新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外貿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庫存積壓問題。以浙江一家竹製品企業為例,其70%的業務依賴外貿出口,主要市場在美國。由於國際貿易政策變化,價值600萬美元的貨物在碼頭被退回,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為減少損失,該企業迅速與國內零售商對接,僅用2至3天時間便完成合作,將貨物調至上海參加線下展銷會。展銷會上,砧板等商品價格低至10元至30多元,其中一款在美國市場定價19美元的地圖砧板,展銷價僅為30元人民幣。通過這種方式,企業日均營業額達到5000元,有效緩解了庫存壓力。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政府與企業的聯動也為外貿企業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鹽南高新區一家針織成衣製造商因「對等關稅」影響,面臨庫存積壓和訂單短缺的困境。當地管委會迅速行動,幫助企業對接「外貿優品中華行」計劃,通過綠色報名通道快速提交合作申請,為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這種政企合作模式不僅幫助企業去庫存,還為未來拓展內銷市場奠定了基礎。
線上線下聯動成為外貿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式。百聯集團通過全渠道平台推出「外貿拓內銷」專區,首批外貿轉內銷商品正式上架。例如,上海一家企業2024年出口銷售額約為500萬元,其中對美出口占比達60%。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與百聯的合作成為該企業拓展國內市場、彌補美國市場業績缺口的重要舉措。此外,聯華股份推出「好物回家」專項行動,建立「7天極速上架」綠色通道,通過社區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等渠道精準匹配商品與消費場景,並聯合電商平台開展推廣,進一步優化供應鏈成本。
外貿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逐步意識到定製化產品和價格調整的重要性。一家外貿服飾企業負責人表示,受「對等關稅」和匯率波動影響,近期出口服飾滯銷嚴重。為快速清貨,原價400多元的衣服現價僅30元,幾乎是虧損價。但企業認為,積壓貨物的倉儲成本更高,當前首要任務是減少損失,先去庫存,才能繼續運作公司。另一家竹製品企業負責人也表示,未來將根據國內市場需求定製更多適合內銷的商品,並調整價格策略,將70%的業務轉向內銷市場。
外貿企業通過快速轉內銷、政企聯動、線上線下同步等方式,不僅有效解決了庫存積壓問題,還為未來拓展內銷市場開闢了新路徑。定製化產品和價格調整成為企業轉型的重要策略,未來內銷市場將成為外貿企業的新增長點。隨著相關活動的陸續開展,外貿企業將在國內市場找到更多發展機遇。
更多外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外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