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近期,多家商超企業通過設立外貿專區、優化供應鏈等方式,為外貿商品進入國內市場提供了便捷通道。這一舉措不僅幫助外貿企業消化庫存,也為商超帶來了新的商品品類和客流增長機會。然而,外貿與國內市場在運營邏輯上的差異,仍需雙方進一步磨合與適應。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北京的多家商超中,外貿商品已經悄然出現在貨架上。例如,永輝超市喜隆多店設立了外貿商品專區,首批引進了2個品牌的9款商品,包括金槍魚罐頭、口腔護理用品等。這些商品也在永輝的其他門店同步上架。物美學清路店則通過多點雲超平台集中展示了上千款外貿商品,涵蓋家居廚房用品、日用品等多個品類,其中50%為跨境同源商品,10%為獨家定製商品。
此外,華潤萬家旗下的Olé精品超市和盒馬也積極推進外貿商品的上架。皮爺咖啡機套裝、藍牙多功能音響、陶瓷餐具等商品已在部分門店銷售,盒馬則上線了雲享會外貿專屬頻道,吸引了近20家外貿企業入駐。
外貿商品進入國內市場,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如何適應本土消費者的需求。許多外貿產品原本是為國外市場設計的,包裝、規格和口味等方面與國內消費者的偏好存在差異。因此,外貿企業需要快速進行本土化改造。
以某外貿企業生產的金槍魚罐頭為例,其原本主要面向歐美、中東等市場,包裝以外語為主。為了適應國內市場,企業迅速設計了中文字樣的外包裝,並開發了辣味、黑松露火腿口味等新品類,以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商超企業為外貿商品進入國內市場提供了「綠色通道」,通過簡化流程、加快選品節奏等方式,幫助外貿企業快速上架。例如,物美設立了「外貿企業入駐快速響應中心」,外貿產品最快3個工作日即可完成從入駐到開售的全流程。永輝超市則將選品周期從每周縮短至每日,以迅速響應市場需求。
這種協同合作不僅幫助外貿企業解決了庫存壓力,也為商超企業優化了供應鏈結構。永輝超市通過與超300家優質供應鏈企業洽談,進一步提升了商品品質和供應效率。
儘管外貿商品進入國內市場為雙方帶來了短期收益,但長期發展仍需克服諸多挑戰。首先,外貿與國內市場在交易模式、帳期、物流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外貿企業需要適應國內市場的鋪貨需求,承擔更高的物流成本。其次,商超企業引進的外貿商品主要以日用品和包裝食品為主,能否長期吸引客流仍有待觀察。
總結來看,外貿商品借力商超開拓國內市場,為雙方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然而,要實現長期共贏,外貿企業需深入了解國內市場需求,進行本土化改造;商超企業則需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結構,提升商品競爭力。只有通過持續磨合與創新,才能在這一新路徑上實現更大的突破。
更多外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外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